提醒您,伴侶熱吻前可能要小心俗稱「接吻病」的「EB 病毒」,它經由唾液傳染,而共用餐具、牙刷也可能傳播,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可能被活化,千萬不要輕忽。
排灣族古阿嬤:「我沒有聽過接吻病啊,親小朋友也不對嗎,我們親小朋友是一種親切感,表示疼他們、愛他們。」七夕浪漫時刻,男女朋友少不了甜蜜熱吻,阿公阿嬤看到愛孫也少不了「親一下」,ㄟㄟㄟ…等一下,台東馬偕醫院醫師許瀚仁說,在表達愛意的同時,俗稱「接吻病」的「EB 病毒」,可能悄悄傳播。許瀚仁:「它的徵狀包括像是淋巴結腫大,然後皮膚會出現一些病毒性的紅疹,比較常見的症狀像是發燒跟極度的疲倦,還有喉嚨疼痛。」EB病毒棘手之處在於,一旦感染,就會終生潛伏體內,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可能再次活躍,這不僅好發於情侶之間,幼童也是高風險族群,呼籲族人不要輕忽。許瀚仁:「爸爸媽媽很喜歡看小孩子很可愛,而去親他,這個也會因為唾液而互相傳染,共用一些水杯阿、餐具阿,牙刷這些,都可能會透過這樣去做傳播。」排灣族的古阿嬤說:「有傳染病的話,我們就接臉頰,還是脖子啊,還是旁邊就好了。」許瀚仁強調,全球有超過9成的人都曾感染過EB病毒,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但也有少數引起嚴重併發症的案例,一旦感染出現身體不適,就要立即就醫看診。
(記者Tuwana台東市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