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o 戰役距今已近150年,爲清廷「開山撫番」之後,東部原住民族起而反抗的首椿重大史事。
(歷史背景資料來源:《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導讀》2022,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
-
■ 為何發生 Cepo 戰役?
1877 年 4 月起,清軍陸續進駐後山中路,世居於秀姑巒溪出海口的「阿棉山社」與「納納社」的阿美族人,生活、祭儀與部落組織等遭到了翻天覆地的侵擾與破壞,四個月後,Cepo 人起事,清廷各路聯軍不斷湧入東海岸,直到翌年元月戰事平息,Cepo 人遭到屠殺,倖存者四散逃離家園。
-
■ 假稱和好 閉門屠殺
爲了避難,阿美族人紛紛逃往 Cilangsan(今貓公山),淸軍不惜誘騙族人下山。
清軍要求阿美族人前往成廣澳搬運米糧,爲了展現誠意,約定把部份米糧當成工資,族人聽了非常高興,有了米就可以給家人好好吃飯。
壯丁們直到傍晚才回來,又累又餓,淸軍請大家入內享用飯菜,不料淸軍竟點燃火藥還開槍射擊。大家一急紛紛往外跳,跳進清軍挖好的深溝,溝底插滿尖竹,一掉下去馬上被刺死。
有個叫 Mayaw Tomon 的男子幸運只受輕傷,趁著黑夜逃跑,終於爬回 Cilangsan,他告訴族人:「你們的丈夫,叔舅和親人都死了,在 Liso 河上方清軍的營房內被殺死了。」
-
■ 這場戰役帶來什麼影響?
透過軍事手段,清帝國奠定後山中路(相當於花東縱谷北段、中段及其以東至海岸線等地)的統治地位,甚至進一步計畫將原住民族「教化」成順民,光緒 5 年(1879),吳光亮制定「化番俚言」,當成馴化被征服者的教材,內容充份顯露統治者的心態。
-
■ 當地人認為大港口事件應稱為「Cepo’ 戰役」
「這個地方是我們整個東海岸,現在是花蓮和台東的交接點,過去是三富橋、靜浦、港口、大港口、石梯坪,統一叫做Cepo'。」
「所以有人說大港口事件,應該叫做「Cepo' 戰役」」。
述來源:Canglah Pelo' 林明治(靜浦部落文化工作者),引自紀錄片《流離之岸》1877 Cepo' 戰役 O lalood i C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