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8
記者
每日新聞/LiMA新聞世界

終於有個家 溪洲部落爭取14年的居住正義


位於台北新店溪旁的溪洲部落,住著一群來自部落的阿美族人,40多年來在此落地居住。然而從2007年開始,政府以部落居住地位於行水區範圍內lenaf,要拆除族人建造40幾年的房屋,並且要部落異地安置,溪洲部落多次跟政府談判mita^ta,抗爭mico'a'ang,抗議miliyang,陳情milongoc,為的是要爭取原住民族在都會區生存的權利,終於2008年出現轉機,當時的台北縣政府政策轉向,跟族人進行對等協商,2014年,跟新北市政府達成協議以333政策,參與式的方式建造,溪洲部落終於在抗爭14年後,離舊部落不到100公尺的新基地蓋起了房子,多年懸掛的心終於安定了,帶你來看這則LIMA團隊的專題報導,終於有個家。


2007年12月16號,部落來了,許多透過小眾媒體,知道我們部落,正面臨著拆遷的危機,要給我們打氣聲援的朋友,帶大家認識,溪洲部落,我們的家。

34戶新完工的兩層樓房子,矗立在新店溪左岸。部落在溪旁,複製與花東原鄉相同的生活,在都會區裡,建立阿美族的傳統文化,解了族人鄉愁,又能互相分擔,在都會區求生的困苦。2007年當時的台北縣政府,以發展觀光為由,制定再造大碧潭計畫,重劃行水區。


溪洲部落,被水利局劃在行水區內,被稱為違建戶,限期拆遷。

Ns
(部落的族人,來聽到這裡,溪洲路的族人來這裡。)


為了守護居住40年的家園,溪洲部落要求原地居住,族人也透過部落會議的,傳統民主程序,決定以陳情方式,提出就地居住權的訴求。

Ns
(溪洲部落抗爭,
資料畫面 河岸人民,溪洲部落﹑就地居住,小碧潭,就地居住,青潭,就地居住,馬總統救救我們,救救我們,原住民也是人不可以強勢搬遷,問一下,那地方是不是河川地,那個地方,有一堆高爾夫球場在那邊,好,什麼是河川地先定義清楚,誰合法誰非法,講清楚。)

資料畫面 河岸人民 2007.12.15
(溪洲部落族人 章金妹 阿美族
finawlan 章金妹 Amis
我們要居住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是我們用心血,所拚命,用生命去拚下來的,這三十年來我們是用,不少的血汗在那裡,那裡有我們的感情在,所以希望馬總統能夠幫我們。)

資料畫面 河岸人民 2007.12.15
(當時國民黨總統候選人 馬英九
'ayaway a congtong 馬英九
泥石流經過的地方,本來就不能住人,你再住會出問題,那我們怎麼辦,搬到一個附近或者山下,或者某一個可以居住的地方,這個不是說,我們不要你回家,而是那個地方,你住下去的話,會帶來危險。)

(時任溪洲部落自救會發言人 張祖淼 阿美族
citodongay no potipot 張祖淼 Amis
馬先生,你支持安遷,你支不支持拆遷,強制拆遷,你支持強制拆遷嗎。)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專案計畫助理研究員 吳金鏞
mikingkiway 吳金鏞
當都市發展需要堤防的時候,它就要把族人趕走,所以這個堤防的工程,本來是要把族人,趕走的一個威脅,政府就好像一個推土機一樣,市長坐在推土機上面,要把原住民,推離這個都會的邊緣。)

(溪洲阿美族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張祖淼 阿美族
citodongay no potipot 張祖淼 Amis
因為它部落是設,被設在一個限制裡面,我們原本就有一個門檻,跨不過去,就行水區這件事情,我們這件事情,一直不能解決,那就地居住就不會解決,在政府來講,這個那條線(河川治理線),根本就改不了,改不了,改不了,我們這件事情就不能談,我們會一直耗在那個地方,耗久了,我想應該耗下去,最辛苦的應該還是族人。
你看溪洲部落再去抗爭,再去幹嘛的時候,我們幾乎,溪洲沒有很偉大,只是我們幾乎被,各界的漢人朋友也好,更多的原住民朋友,從全國各地來支援,為了就地居住這件事情,我們到底能夠多少次,動用這麼大的能量,那如果大家,也都因為這件事情,不太能成,然後一直耗,耗久了它就消失了,就沒了,火就熄了,所以我們必須在,這個火要熄之前,趕快找出一個最適合的模式。)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專案計畫助理研究員 吳金鏞
mikingkiway 吳金鏞
抗爭並不是只有一開始,呼口號,丟雞蛋,才叫抗爭,在會議桌上,一步一步爭取權利也是抗爭,所以整個過程,從2007年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在一直爭取,就抗爭之後,跟(新北)市政府協商說,我們能不能找出雙贏的辦法,是市政府,有它公權力要執行,但是族人也有住宅的權利,他有生存的權利,這兩邊要能夠同時照顧到,不能單純只是拆除,然後把族人趕走,或是其他短時間的補貼的設施。)

(溪洲阿美族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張祖淼 阿美族
citodongay no potipot 張祖淼 Amis
我們也希望說,不要一直為了這個東西,為了部落跟居住這兩件事情,它其實是兩件事情,只是因為,我們剛好住在部落裡面這個位置,如果能夠依照政府,或者說,不管是外面的觀感如何這樣子,為了讓居住更安定,更安全,那是不是可能有,有可以去討論的空間,那時候就跟縣府,就在談,如果說,如果要找地,也要溪洲部落自己找。)

Ns
(就在迎接2008年的曙光時,
辛苦為部落奔走的祖淼哥哥,終於泣不成聲,也把我跟興國哥哥,弄的一團哭,我發現,我們真的好愛,我們的部落。)

(時任溪洲部落自救會發言人 張祖淼 阿美族
citodongay no potipot 張祖淼 Amis
欠大家太多,真的欠大家太多,加油,溪洲部落的年輕人加油,我們靠你們。)


多次協商,溪洲部落最後,走向異地重建的方向。

資料畫面 溪洲協力住
地圖上,一個一個紅色方形的圖案,就是現在溪洲部落所在地的房屋,縣政府規劃在附近,也就是圖上用咖啡色斜線的區塊,就是台北縣政府規劃,溪洲部落協力住宅的區域,有1.43公頃,位在非行水區的範圍,就在原本溪洲部落的附近。

2009.03.10
(時任台北縣副縣長 李鴻源
kafafaw李鴻源
我們也跟台大城鄉所那邊,一個日本籍的教授,來研究,用一個叫做協力住宅的方式,就是說,台大城鄉所會輔導,我們這些原住民同胞,自己來蓋他們自己的房子,縣政府會提供料,他們自己來蓋,然後蓋完以後,我們原本地目前居住的地方,也是在行水區,就把房子拆掉,然後把那邊變成菜園。)


2009年部落和台北縣政府決定,在離部落不到100公尺,建蓋堤防後的高地建設,但一直到2014年,才動工興建基礎建設。

資料畫面
這裡是溪洲部落重建預定地,2014年動工整地後,到現在為止是零進度,由於還沒有進行搬遷,蘇迪勒風災,去年8月造成部落淹水,加上汛期來臨,他們說淹怕了。

資料畫面 風雨溪洲路 2015.08.22
(溪洲部落居民 Falahan 阿美族
finawlan Falahan Amis
那時候我想說不會那麼大,以往我們住30幾年來,都沒有那麼大的颱風,我想說不會那麼大,我們大概就把窗戶跟門都釘好了,結果這次出乎意外,那麼大的颱風,我們嚇到了。)

(溪洲阿美族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總幹事 Kinci Wusin(鄭正文) 阿美族
yofayof Wusin Amis
這當中也差不多將近10年,也一直沒有去動土去開挖,當然我們的心情,還是吊在半空中。)

(溪洲阿美族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張祖淼 阿美族
citodongay no potipot 張祖淼 Amis
如果一直留在那邊,以後可能都不用,也不用那個,因為部落自然而然會因為,不斷不斷的淹水,它就沒了。)


2017年建築物才正式興建,新北市政府以333方案,由政府支付1/3,族人貸款1/3,族人自籌1/3方式,溪洲部落的族人,才終於放心了。

資料畫面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專案計畫助理研究員 吳金鏞
mikingkiway 吳金鏞
目前市政府在推動的,就是自己出錢,叫333方案,就是市府出1/3,居民初2/3的錢,所以我就做了一個計算,我們照舊的資料,幫大家試算一下,每個家戶都要負擔,在兩個方案,兩種方案的時候,負擔多少錢,讓大家心裡有個底,你回去想一想,
這個錢付不付的出來。)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專案計畫助理研究員 吳金鏞
mikingkiway 吳金鏞
這麼長的時間,從2008年到2021年,這麼長的時間,其實新北市或者臺北縣的人,換了很多人,我們要跟不同的承辦,不同的局長,不同的市長,一直協商,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那來協商,跟不同單位協商,沒有一個單位,是完全能夠負責的,這是我們的挑戰,第二個挑戰是這個經費,剛剛講這個333方案。


其實是把經費的責任,都轉嫁到族人身上,族人要出2/3的錢,不管是貸款或是自備款,那這個對族人來講,是很大的負擔,尤其是每一家戶,不一定每一個家戶,都可以出,族人們在這過程裡面,每一家戶的條件,都不一樣,所以我們開會的時候,大家都願意把自己的困難講出來,透過一個共同協商的方式,再把大家的意見,整合成一個集體的意見,這是非常不容易,部落的公共的討論,公共的協商,公共的合作團結,使得部落各家戶的差異,可以被整合成一個方案,來跟市長明確的說,我們真的需要什麼,真的要得到什麼。)

(溪洲部落Kakita'an
馬沙‧沙外 (黃日華) 阿美族
Kakita'an 馬沙‧沙外 (黃日華) Amis
我們剛搬過來的時候,又沒有電,路也沒有,就是走田埂,就是說有地方住就好了,就一直在這邊,然後住在一起就聊聊天,就這樣亂哼亂哼,哼一哼就哼到那個,就是溪洲路的心聲,完全是我們自己的生活,表露出來變一首歌,就這樣子。)

(溪洲部落Kakita'an 馬沙‧沙外 (黃日華) 阿美族
Kakita'an 馬沙‧沙外 (黃日華) Amis
拆掉當然,尤其是我女兒,因為我女兒從出生,她是從,我那個女兒是從那邊長大,包括我兒子,就拆的時候,那怎麼辦,會哭。)

Ns
(你看所有部落都瓦礫推了,都沒有什麼,什麼都沒有了,這我家的最後一道牆,還有保留,這就是我家裡的牆,還保留那一些些而已。)


溪洲部落經歷多位縣市長,部落一直在變動的過程中,積極討論尋求內部共識,顧及每一位族人的需求。

(溪洲部落Kakita'an 馬沙‧沙外 (黃日華) 阿美族 Kakita'an
馬沙‧沙外 (黃日華) Amis
我為什麼把我的房子,先把我自己先拆下去,也就是讓大家知道說,我自己頭目Kakitaan,我的房子我先,先把我的房子先拆,至少所有的全部遷移過來了。)

(溪洲阿美族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總幹事 Wusin(鄭正文) Amis
congkase no yofayof Wusin(鄭正文) Amis
我們只知道說早晚會搬上來,誰知道,一等就10年又過了,這光陰,這個光陰你看,又等了10年,我們才搬上來這邊,其實這一路走來也是很辛苦。)

(溪洲部落Kakita'an 馬沙‧沙外 (黃日華) 阿美族
Kakita'an 馬沙‧沙外 Amis
早期大致上,過去都已經,成為一場夢,好像一場夢了,最主要的是,以後這邊往後的生活,能不能改進到一個比較完整的。)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專案計畫助理研究員 吳金鏞
mikingkiway 吳金鏞
我覺得溪洲的核心價值,就是願意為自己爭取,在都市生存的權利,這是溪洲第一步,也是一直堅持到最後這個階段,最重要的部分,爭取自己想要的,然後自己能夠自主做決定,而不是別人替溪洲做決定。)

(溪洲阿美族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張祖淼 阿美族
lisecang no yofayof 張祖淼 Amis
雖然我們沒有百分之百完美,但是我們確實已經達到了,重建一個社區,然後讓大家安全無虞,有很安心的住進來,然後可以繼續延續在,就地的一個部落的文化,至少不用再擔心,目前不用擔心颱風天,大雨天,就要撤村,然後居住的環境實在很難改變,雖然部落有它舊的美,但是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再去改變,爾後可能會有很多部落,或者不單單原住民,可能更多的地方,會有機會用到溪洲部落,這樣子類似的模式,溪洲部落這邊,可以去提供很多,我們以前遇到的一些歪路,可以告訴他們一些經驗,可以有更有效的一個做法,我會很希望說,這種模式,可以在更多地方,去實現。)


從花東離鄉來到都會區做工,溪洲部落族人,為這座城市,蓋起一棟又一棟的高樓大廈,用辛苦的血汗錢,用一輩子積蓄,把家從木造屋,鐵皮屋蓋到水泥屋,經歷大火燒盡,颱風泥流淹沒,都還是在一切歸零後,重新建造家園。

採訪 每日新聞/LiMA新聞世界
撰稿 djupelang
攝影 每日新聞/LiMA新聞世界
剪輯 Sai
旁白 Ranaw

感謝名單
溪洲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