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家來到南庄老街,第一各印象,也絕對是大量的客家元素跟色彩,但這裡的族群文化其實是非常多元的,尤其是鄉內有賽夏族、泰雅族、新住民等等的群體。而為了展示對於多元文化的尊重,當地公有的零售市場在去年的下半年整建完工,市場內的攤商也重新規劃,而且有三家原住民的攤商進駐,讓在地人跟遊客到南庄旅遊的時候,可以重新的認識跟體驗南庄的美好。
(打麻糬喔,其實一般是在祭祀用,還有我們嫁女兒的時候,它類似我們嫁女兒喜餅的意思,因為我們原住民就是發豬肉,跟打這個(麻糬)賽夏族語就是tinawbon(麻糬)。)
解說原住民打麻糬的傳統文化,邀請民眾體驗,這裡是苗栗縣南庄鄉公有零售市場,也是當地人及遊客經常造訪的場域
(南庄市場攤商 以撒‧比浩(戴賢志) 泰雅族:
我本身之前是在外面在工作,是做清潔服務的工作,當時我們鄉公所它有在規畫這個攤位,當時我們的秘書他也是很極力在爭取這個攤位是說,讓我們原住民可不可以跟我們客家族群的產品能夠做結合,然後可以讓更多遊客往我們市場裡面能夠進來去消費。)
(南庄市場攤商 彭月嫦(辣子老師):
不要分,我們都是一家人,有時候來到這邊南庄,可以學些原住民的語言,可以學些客家的語言,可以學些新住民的語言,當然也可以學到一些原住民跟新住民跟客家所有的美食,然後呢我常講的怎麼傳承很重要,不要只是來這邊吃吃喝喝玩玩,不帶走任何的一些想法,我覺得應該是說你來到這邊,把好的東西帶起來,然後把好的東西傳承下去之後,分享給我們自己的家人。)
曾獲選國際慢城認證的苗栗南庄,對外展現出慢活、慢食、漫遊的生活態度,南庄老街上處處充滿歷史痕跡,隨著台灣轉型正義趨勢,在日治時期知名的南庄事件,當時由賽夏族聯合泰雅族、客家人抗日,這段歷史也被苗栗縣府登錄,成為全台第四處史蹟。從過往的軌跡中,可見南庄長期以來多元族群的混居,因此去年下半年,位在南庄老街盡頭的公有零售市場整建完工,經過鄉公所重新規劃招標後,除了原本知名在地老店攤商外,現在還多增加了三個原住民攤位。
(南庄鄉公所秘書 Kalih‧Tahes‧Didiyun(朱仲一) 賽夏族:
其實首先還是要感謝我們鄉長,因為其實在我們原住民在南庄整個占比非常少,只有10幾%人口,所以長期以來主要的文化發語權都是以客家族群為主,那我們市場的位置是全南庄最好的,整個商業中心的位置,這個位置長期以來,其實在我們原民進駐的情況是非常沒有機會的,所以說族人要去做,兜售農產品都是不得其門而入。)
(南庄鄉長 羅春蓮:
南庄是一個國際慢城,也是多元族群融合的一個鄉鎮,人家說要了解我們在地的文化,到市場走一走就會了解到,現在也有融入我們原住民在地農特產還有手工藝。)
(南庄市場攤商 彭月嫦(辣子老師):
我覺得什麼叫做傳承?什麼叫做學習?怎麼樣把我們當地特色推行出去,我覺得我們南庄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它是多種族(共榮)。)
穿著客家花布衣,身為客家人的辣子老師,攤位上販售的卻是原住民藝術家製作的陶瓷器皿。重新整建後的南庄公有市場,透過在地食材、在地生活、在地文化,重新形塑傳統市場的價值,展現出南庄的多元族群共融。
(南庄市場攤商 以撒‧比浩(戴賢志) 泰雅族:
它是結合泰雅還有賽夏族的一個舖子,那我們主要的產品就是,以我們在地原住民的產品為主。)
歷史悠久超過三十年的南庄公有市場,現在一進門,就能馬上看見原住民在地農特產品,像是野生蜂蜜、馬告、賽夏族小米酒等等,因應時節販售來自原鄉的味道,藉由飲食開啟民眾深入了解原住民文化的機會,周末也會舉辦文化體驗活動,讓傳統市場不再只是單純採買食材的場域,也承接起傳承族群文化的教育工作,南庄市場展現多元共榮,成為在地市場轉型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