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6
記者
ljavaus(楊高潔) 高雄市

近3萬族人移居都會區 高市原民爭專屬社宅

Meysa nniqun dalih 3 kbuhug ST ga thjil Takaw ka ST

面對越來越多族人移居到都會生活,族人居住權益問題也逐漸浮上檯面,高雄議員王義雄就針對目前高雄地區原民的居住問題,提出建造專屬的原民社宅sapah ST talangan,來解決目前原民社宅缺乏的困境。

(高雄市議員 王義雄  Amis
Nyusan prngagan Takaw 
王義雄  Amis

我有一個構想 ,就是南北各設一個 10層樓的一個(原民)住宅,這個是我們 這個范議員 ,范織欽議員也有在提這些的問題,到現在沒有完全的就是去建蓋這些的(原民)住宅。)

再次向市府提出要新建原民社會住宅的需求,就是因為高雄市原民人口都會區比例已經達到78%,總人數即將突破3萬人,但現在提供給原民專屬的社會住宅卻只有2處,而且總戶數加起來也才37戶,能享有資源的族人,少之又少。因此議員們積極爭取建造專屬原民的社會住宅,但向市府喊話多次後,卻仍沒有下文。

(高雄市議員 王義雄  Amis
Nyusan prngagan Takaw 
王義雄  Amis

第一個就是土地,再來就是專責的單位沒有辦法統一,我們也是希望說,土地還有一些的要怎麼編成一個籌備的一個小組。)

既然暫時無法實現原民社宅的願景,議員也把焦點轉向擴增一般社宅原民戶數的比例,市長則回應,原民歸類在與其他中低收入戶等具有特殊條件的關懷戶當中,保障族人入住。

(高雄市長 陳其邁
Bukung Takaw
陳其邁

現在我們具有原住民身分的這個市民,他是在我們所謂的這個關懷戶,也就是說,他租金是大概負擔是....原來在中央是6成,那我們是政府也把他減為5成。)

但根據目前規定來看,若一棟社宅總戶數是200戶,關懷戶的比例為40%的話,就會有80戶是關懷戶,而為了保障原民入住權益,當中規定關懷戶內保有5%是原民戶,因此一棟200戶的社宅,最終只有4戶是原民住戶,然而對族人來說,入住戶數顯然不足。

(電訪 高雄市民 Lamata (謝寶軒) 布農族
Tmpusu Takaw
Lamata (謝寶軒)  Bunun

可能這一方面,就是這個資訊在我們目前來都會區工作的 或是其他朋友來說,資訊不是,大家這麼了解,所以依現階段來說,(比例)可能還好,可是之後,可能慢慢這個資訊,傳達出去的話,再以這個比例來說,可能會有一點點的不夠。)

而對於戶數不足的問題,其實2年前,高雄原民會就曾回應,為配合高雄市府預計建造近2萬戶的社宅計畫,持續爭取800到1000戶的原民總戶數,而目前就是跟著市府的社宅計畫走。

(高雄市原民會主祕 陳海雲  Bunun
Mdayaw pusu mdudul kklawa ST Takaw
陳海雲  Bunun

現在有沒有8百1千戶,還沒有因為它其實是陸續再去蓋,那就是這一棟,我們(原民戶)的比例就是5%。)

在愈來愈多族人移居到都會地區生活,而衍生的居住問題上,政府是否能夠成為強而有力的後盾,族人也都在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