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智慧相當豐富,現在還有人堅持著先人的手藝,繼續傳承。今天我們要跟著噶瑪蘭耆老,一起到溪谷裡採山棕。早期科技化學不發達,所有家中用具都是天然取材,耆老透過巧手,讓山棕毛變身成為掃把,耐用又環保。講求環保材質的都市人,應該很佩服噶瑪蘭祖先的智慧。
在花蓮的噶瑪蘭族人,生活環境很特殊,既靠山又面海,對於周邊自然資源利用相當拿手。這天耆老帶著我們,要到溪谷邊取山棕毛。
(耆老 Asing(彭福生) 噶瑪蘭族
benaRqian Asing(彭福生) Kavalan
一面拿一面抽出來,要這樣拔出來喔,它的掃把毛,山棕都是用這樣,這邊不要的部分,我們要把它砍掉,看,又一個了,這邊還有,這邊,做一支掃把夠了啦。)
山棕毛所製造的掃把,纖維密、韌性強,很適合掃除灰塵、紙屑及凹凸不平的地面。
(耆老 Asing(彭福生) 噶瑪蘭族
benaRqia Asing(彭福生) Kavalan
(這樣做出來的掃把可以用多久?)可以用好幾年耶,你不要泡水(沾到水),掃好立起來,你也可以掃有水的地方,趕快把它立起來,晾乾。)
耆老隨意的將山棕毛排列,但卻看起來如同鳥兒展翅一般,有著完美的弧度。
(耆老 Asing(彭福生) 噶瑪蘭族
benaRqia Asing(彭福生) Kavalan
用藤皮將山棕纖維,固定好不會鬆動,才開始編製掃把,按著藤皮繞著纖維編幾圈,藤皮的大小要剛好,來回穿入藤皮拉緊,再繞一圈,如果藤皮長度夠,可以再繞幾圈再拉緊,綁得緊就不會鬆脫,然後將剩餘的藤皮剪掉,這樣編製要三次才算完成。)
黃藤皮綁緊防止棕毛脫落,然後如同縫衣一般固定山棕位置,接著修剪掃把尾端多餘的纖維,一把實用又美觀的打掃工具就完成了。講求環保材質的都市人,應該很佩服噶瑪蘭祖先的智慧。
belidas 山棕毛
sinap 掃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