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野苦瓜菜,別稱之為小苦瓜、短苦瓜,撒奇萊雅語(kakulut),生長環境台灣東部低海拔山坡草地間。採集季節,全年皆可4月至11月較佳,食用方式果實及嫩葉可煮食汆燙或蒸食。
野苦瓜(1)kakulut已有百年歷史,但近年已被大量人工栽植,為鄉野小餐館新興的菜餚之一。小時候常跟家人上山砍木材和耕作時,野外午餐常是最豐富的野菜大餐,鍋裡有苦瓜、苦瓜葉、山窩苣、地瓜葉(2)kawpil、龍葵(3)atimsi…等等。撈起小苦瓜沾點鹽巴,吃起來另有一種甘甜的香。苦瓜帶有苦味(4)akenek,煮後轉為苦甘味,有促進食慾、解渴、清涼、解毒效果
除了食用其嫩果外,在早期的社會裡亦食用它的嫩莖和葉片。野苦瓜顏色翠綠可愛非常漂亮,苦瓜生性強健少病蟲害,頗受眾人喜愛。野苦瓜的食用烹調不同,若要減低苦味得先汆燙再炒食,或置冰冷凍室,食前取出沾醬油或沙拉醬佐飯、炒肉絲、豆鼓、蒜瓣或小辣椒,吃起苦中甘味,也可加入魚乾、排骨煮湯等。涼拌野苦瓜宜消暑,還能吃出它的原味。野苦瓜的果實含苦瓜鹼成分很高,有促進食慾、解渴、清涼、解毒、消腫的功效。
(磯崎部落族人 Alik (陳新花) 撒奇萊雅族
Kaluluan niyazu' Alik (陳新花) Sakizaya
野苦瓜山菜可以煮食也可當茶喝,食用野苦瓜有降血壓的功效,全株都可食用,葉子可加入地瓜葉、萵苣等等來烹調,食用起來苦中帶甘甜的滋味,全株採集後,可晒乾作為食材使用,野苦瓜產期為1年1次,晒乾後可置於冷凍室保存,野苦瓜產期過後,可隨取煮食或當茶水,不但對身體好還能降血壓,葉子加入地瓜葉烹調,有一種特別的風味,可促進食慾,全株的果實都可以食用,汆燙放涼後沾點鹽巴或醬油,吃起來另有一種甘甜的香,野苦瓜1年1次結果,是族人最愛的山菜之一,每當族人因血壓高,造成身體不適時,野苦瓜就如族人的良藥,食用後使血壓緩和穩定,全株葉子將要變黃時,可拔起綁成一環一環晒乾後,裝袋置放冷凍室不易變味,過熟的野苦瓜,全株拔起綁成一環一環,因苦瓜1年生長1次,為要保存原味不變,將綁好的每一環置放冰箱,可隨時取用,當我血壓高,身體不適時,就會採集葉子食用或當茶喝,這是長輩所留下的美好智慧,我也讓小孩認識。)
kakulut 野苦瓜
kawpil 地瓜葉
atimsi 龍葵
akenek 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