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座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展館之後,後續或許能增加傳統醫療價值與發展,同時,我們進一步如何籌備將攸關文化面向的,包括其中各族的巫醫、治病文化知識保存miliw起來?來看以下這則報導。
(南庄鄉鹿場部落居民 Amuy 泰雅族:
finawlan Amuy Atayal
五節芒,它也是拿來咬一咬,嫩葉裡面咬一咬,然後敷在那個止血裡面,蜜蜂叮的時候,通常我們老人家就會去拿那個,姑婆芋,它那個汁塗一塗)
談到天然的醫藥箱藥方有哪些?族人們如數家珍般滔滔不絕地講起來,未來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將透過原住民族傳統醫療知識復振計畫,有效保存和推廣。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科長 嚴新富:
citodongay 嚴新富
外傷的用藥非常非常地多,工作的時候流血怎麼辦,山葛,每一族(較多)都用山葛,嫩燒 把它嚼一嚼,把它拿來止血等等,我們去做這個生物誌,其實是無非就是希望說,用科學的方法,來整理傳統的知識)
過去因為族群文化差異,許多人會以迷信等負面字眼,看待原住民族傳統醫療儀式,或是以現代科學框架住傳統醫療,卻反倒忽略了其中各族的巫醫、治病文化知識,以及心理層面上的支持是如何維繫住整個族群的社會組織。
(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Watan Kiso(王進發) 泰雅族:
singsi Watan Kiso Atayal
應該用更寬廣的視野,來去看待這一塊,就是說漢人朋友,也透過長期的觀察陪伴跟研究,用正面跟比較實在的這個評價,有關原住民傳統醫療跟正確的觀念,要不然獨特的文化消失之後怎麼辦,有沒有辦法把現代醫學,把傳統醫療這個做整併)
藉由整合傳統知識與現代研究,將原住民族傳統醫療資源妥善保存起來,或許還能提升種植相關植物的附加價值,加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