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至今超過30年,在政策鬆綁下,今年原保地權利回復進展大躍進。其中具代表性的花蓮豐濱鄉港口部落,在歷經長達30年土地抗爭後,也在今年成功取得石梯坪石門段的土地所有權狀。
還我土地運動至今超過30年,今年原保地權利回復進展大躍進。根據原民會資料,補辦增劃編原保地業務,96年執行以來,行政院核定總計11732筆土地,面積達3472公頃,光今年行政院就核定702筆,面積201公頃。其中包含歷經土地抗爭30年的花蓮豐濱鄉港口部落,在今年9月底陸續拿回石梯坪石門段592、823土地所有權。
(花蓮縣豐濱鄉公所承辦人員 李子群 Truku
situngus ay pakelawkaway
那就是針對那個石梯坪石門段823、592地號,民眾族人申請的所有權移轉的部分,那我們公所在9月30號跟12月21號2次的頒狀活動,總共頒發了40多筆土地所有權狀。)
港口部落取回土地過程艱辛,民國76年東管處將石梯坪規劃為休閒遊憩區,帶起周邊土地買賣風潮,朝向觀光產業發展;民國79年政府公告申請原保地增劃編,港口部落族人申請3次未果;直到民國86年才被告知,因公所作業疏失,導致文件遺失,土地早被收歸國有;民國100年,第二代地主接棒,展開第二波土地抗爭行動,發起"封冰箱"抗議行動;終於在民國106年,東管處同意以共管模式,跟部落一起管理土地,並在同年底同意族人將土地增劃編為原保地,並在今年底取得土地權狀。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夷將‧拔路兒) Amis
Raya
我們長期因為以前受到很多法律的限制,沒有辦法鬆綁,那這段時間受到鬆綁以後,希望我們的族人不要氣餒,就是如果你的土地,確實是你的祖先留下來的土地,我們未來地方中央全力來促成土地權利,應該獲得土地正義這個部分,我們會持續來做。)
(馬庫達愛土地自救會會長 Lafay(陳英彥) Amis
paazasan
如果說我們(土地)去善用的話,我們可以多元的去營造,這邊不同的氛圍,讓人一方面來到這裡,知道我們過去土地歷史故事之外,也能知道說我們部落合力去營造的一個所謂農業、藝術,這樣增加一個產能的方式來營運。)
抗爭只是一個手段,國家政策的鬆綁,幫助族人拿回土地所有權,重新凝聚部落力量,把斷鍊的文化,重新接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