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2
記者
達少/歐嗨 採訪報導

梧桐樹造蒸桶 首重乾燥不易破裂

原住民族傳統器具大都是取自大自然材料,來做成生活使用的的器具,例如sklwan(蒸桶)是用來蒸糯米飯呃器具,然後再經過luhung(臼)搗成麻糬,這些是祖先的重要生活器具。我們來聽耆老的說明..。

(南山部落文物工匠 Hayung Toli  Atayal
這個是sklwan蒸桶,蒸桶用途是將糯米裝在裡頭,但底下要有墊子也必須先要將糯米泡軟,糯米泡好裝在蒸桶裡,差不多 1個小時或2小時差不多 1個小時多米泡軟了,從這裡蒸好取出來搗麻糬,所以搗麻糬必須要有luhung(臼)跟sklwan(蒸桶)這兩個併在一起,它們像是一個組合,sklwan(蒸桶)蒸好了放在luhung(臼)搗成麻糬,這是原住民食物的一環。sklwan蒸桶的材質必須是labing(梧桐樹),它很輕(為什麼必須是梧桐樹) 梧桐很輕,以前製作的如果不是這個材質蒸的不好吃,只有用labing(梧桐樹)蒸的米飯才香,據知只有用labing(梧桐樹)材質才是最好的。(不會裂開)不會裂,你看都沒有裂痕,它必須是完全乾燥的,完全乾燥去製作,你看有蛀蟲所以它是完全乾的,做起來不怕它會裂開,所以用它蒸飯非常好吃,蒸糯米很香,材質必須是labing(梧桐樹)。(labing梧桐樹不容易裂開是材質的關係嗎) labing(梧桐樹)這一種樹材日本會用來做快艇,因為它很輕非常輕。它會在蒸東西的過程很緊密,labing(梧桐樹)蒸出來的香氣很好,(不會裂開)對 前提是要完全乾去製作,如果用濕木很好製作,做完雖然非常的好看,當你拿去蒸飯,才蒸過一次,因為它還是濕的有水分就會裂開了(冷縮熱脹的關係)對! 像這一只已經完全乾了,再怎麼蒸都不會裂開,但它跟luhung(臼)都要花很多時間去製作。以前長輩們製作,像是luhung(臼)這一類的器具要花很多時間,這一只算大的了,以前在刨洞的時候並沒有機具,現在我們有輔助工具,以前長輩會用刀尖,彎成勾狀一刀一刀的刮,做完一只差不多要花1個月時間,做完了1 個月的時間它就像是寶貝一樣,像是luhung(臼) qongu(織布機).. 這些都是最難做的,所以從前族人視為寶貝。這些器具是衣食的生活用具,搗麻糬蒸糯米,想要吃麻糬有luhung(臼),可以搗成麻糬沾蜂蜜吃(它是原住民的主要器具)對!是原住民的主要器具,所以我很鍾情這些器具。如果它們失傳了就沒有了文化,這些技能都是從祖先來的,祖先很有智慧,所以要重建起來,雖然有人說:「要這些東西做什麼有錢可賺嗎?」雖然沒有賺錢,但為自己的文化為了祖先,我認為必須要傳承,要傳給我們的後代,這是我的初衷(讓後代了解我們祖先是如何生活)。未來這些文化都消失了,有人問說:「你是原住民嗎?」你可能回答說:「我不是! 我是台灣人(閩南人)..。」其實真正的原住民族人就必須要懂這些文化,讓後代知道他們祖先過去的文物,這些文物就像是文化資產,因此都要傳承。)

 

  sklwan 蒸桶
  luhung 木臼
  labing 梧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