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部落的水梯田美景,在台11線上總是吸引遊人駐足拍照。從海岸線一直延伸到山邊的梯田,其實是噶瑪蘭祖先靠著人力開墾的。梯田所產出的稻米品質優良,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優質的水源。山中的溪水終年豐沛,灌溉無虞,讓這一處所產出的稻米,餵養世世代代的噶瑪蘭人。
新社部落的梯田,從海邊一直延伸到山裡。這都是噶瑪蘭的祖先,靠著人力挖掘開墾出來的。
(花蓮新社部落頭目 潘春福(Hulam) 噶瑪蘭族
pusia
潘春福(Hulam) Kavalan
這裡是家族的土地,以前這個梯田沒有那麼寬比較窄,經過整地之後,愈變愈寬一直到那裡,這些都是祖先留下的田地。)
這幾年新社部落推廣有機耕種,因為無毒農法加上先天環境的優勢,種出的稻米雖然量少但價格好,不少消費者都指名購買。其中老天爺賜與新社的,就是良好的水質。
(花蓮新社部落頭目 潘春福(Hulam) 噶瑪蘭族
pusia
潘春福(Hulam) Kavalan
這裡的梯田,水源是從上面的那條小溪,從那裡接過來這邊,下面是飲用水,剩餘的水用來灌溉水田,從復興部落的溪流延伸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那邊有一個水管把水引到這邊的梯田 ,挖一條溝埋下水管儲存在一個水塔,水塔滿了就會這樣一層一層的往梯田流, 這裡的水非常多 而且水質非常好。在這裡不怕沒有水,對於水源不需要擔心,不像其他地方都要輪流共水。)
現在講究有機健康的概念,其實噶瑪蘭祖先很早就是這樣在種植稻米。
(花蓮新社部落頭目 潘春福(Hulam) 噶瑪蘭族
pusia
潘春福(Hulam) Kavalan
早期種植水稻沒那麼好 ,都是使用動物的糞便施肥或者是用腐爛的草做堆肥,當有機肥使用,稻穗才會長的飽滿豐收。現在不同的是耕種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 ,所以出現了許多各式各樣的病,影響農人的健康。)
新社梯田,像從海裡出走的綠色鱗片,層層疊疊往山上延伸。它不只是遊客拍照的新景點,也是餵養世世代代噶瑪蘭人的糧倉。
Ratatapa ay zenna 梯田
RitaRwn 開墾
qazukatan na zanum 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