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4
記者
ljavaus (楊高潔)/Uliw(李承遠) 台北市

原住民一定有運動天賦? 教授:易加深刻板印象

今年的原民日剛好搭上四年一度的奧運,原民選手除了在奧運上有優異成績外,在原住民族日這天也拍攝影片致敬。但部分媒體或民眾,卻將運動天賦跟原民身分做連結,引起不少族人反感。也有討論原民議題相關的社群平台,也發文,闡述觀點。

(網路社群平台管理員 Umav Ispalakan 布農族:
我會發那篇文主要是因為我看到,其實網路上那個貼文刷一刷,很多人都會這樣,原住民就是有運動天分這樣,為台灣爭光,為原住民之光,可是並不是每個原住民都有運動天分,我覺得這個其實也是相當程度地對有專業背景的人的不尊重,(主流社會)到現在還是,寧願選擇用那個很扁平刻板的角度,去提起原住民或原住民族這件事情,這樣會很可惜地抹滅原住民這個集體性概括身分背後,更多元跟複雜的政治因素或是社會影響。)

對此,部分民眾不解為何明明是正向鼓勵原民選手,卻招來族人不滿。長年研究原民相關議題的東華大學副教授陳張培倫表示,當稱讚只侷限在某些領域時,就容易讓社會對於此族群產生刻板印象。

(東華大學民發系副教授Tunkan Tansikian (陳張培倫) 布農族:
當歧視的行為發生的時候,被歧視當然會很敏感,可是歧視人的人通常會沒有感覺,那當然去稱讚我們一些,我們的族人體育或者是一些藝術天賦是很好,其實原來大方面是一件好事情,可是社會刻板印象會導向,剛剛我說的,當稱讚只局限於這個後果的時候,當然我們(原住民)就會反彈。)

陳張培倫認為社會應該普遍重視原民各項領域發展,如同8月1號總統蔡英文祝福原住民族日影片所說,除了關注原民在體育上優異的表現外,其他事務參與也應受到同等重視。

(東華大學民發系副教授Tunkan Tansikian (陳張培倫) 布農族
國家發展的各個領域都必須要有原住民的專家學者的參與,這樣子大量的,我們原住民的年輕人,因著社會的刻板印象,走向體育運動的這條路,那有的時候可能會埋沒了,他搞不好可以在其他一些路線上面,其他一些領域上面,發展這個強才的機會。)

有族人提到,期望主流社會不要將原住民族單一或局限化,能在不同領域,給予同樣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