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防疫警戒,高喊同島一命口號下,卻傳出長者因不熟實名制被民眾辱罵。
族人為此北上陳情,討回身為原住民族的尊嚴。
(陳情人 楊益郎 阿美族:
我們一定要為自己的族人發聲,我們一定要自己的民族,跳出來說話,我會尋求法律的方法,跟你要求應該要有的尊嚴,還給我們。)
疫情間各部落也自主軟性封城,展現自主性捍衛部落安全。
(檢疫站人員 黃念偉 布農族:
他們是說其實這樣子,可以防疫是很好的,因為我們這樣做,也是來守護部落守護族人,因為畢竟我們這邊人口也是滿多的,相對他們是說我們可以持續下去,去守護部落。)
部落青年從個人到組織逐漸壯大,凝聚原住民族青年的發聲能量,但碰上疫情,組織動員行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聯盟 Savungaz Valincinan 布農族:
透過視訊螢幕的溝通,它是會有落差的,有時候很難感覺到,就是夥伴的一些細節的感受,或者是變化,我們就變成說,常常在網路會議的視訊會議,這種線上會議的時候,我們只能處理事情本身,但有時候因為在議題上的夥伴,可能會有一些就是創傷,或是類似比較需要被療癒的部分,那在這個部分,就比較難透過網路會議方式去處理。)
藉著科技便利,仍能進行議題討論,但也缺少了與人面對面情感交流的細膩度。
(台大原聲帶社成員 Tanax Yago 賽德克族:
因為有些東西討論有些議題,其實它滿多可能會回應到自己內心層面,可是如果我們也沒有辦法看到對方的臉,很難在他在揭露自己,或者說他在丟自己想法,很難說給他很即時的一些回饋,有時候效率可能也不太高,但他確實就是現在疫情底下我們能去,就是一個解決方式。)
每一次的議題討論,都是生命經驗的闡述過程,每個夥伴都是連結支撐彼此的力量。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聯盟 Savungaz Valincinan 布農族:
當你說出你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跟感受的時候,其實不要害怕別人的批評,就是你可以選擇衝突,很憤怒地去表達,你也可以選擇嘗試著,用溫柔的方式去對話,可是不管是哪一種表達方式,其實你都應該被尊重。)
疫情下的社會全民應該攜手團結,但卻仍出現原住民族議題爭議,無論是隻身前往的陳情行為,或是部落主體性的自主權展現,當代的原住民族青年仍然可以在疫情後走回街頭,也可以藉網路力量壯大聲勢,匯集新世代的人際連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