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huy yugi tayal pkita squ hinluyan bnkis tmqalang raral
110年南投劇場藝術節的系列活動,其中泰雅族傳源藝術團演出了《源流Qinplan泰雅族群舞劇》述說泰雅族數百年前的遷徙歷史。
(傳源文化藝術團 團長 郭志翔 Atayal
這一次的主題叫源流Qinplan,為什麼叫源流Qinplan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劇的這個劇本文本,其實是我們在追溯過去我們泰雅族人的一個遷徙跟創生說,就是我們巨石創生的,我們是從這樣子的一個神話故事,延伸到就是三兄弟,然後開始去找新的棲息地的時候那個過程,一直到找到地方了之後,然後一直不斷的繁衍,一直不斷的繁衍到我們現在的泰雅族,所謂的泰雅族的一個族群。我們是依據這樣子的一個過程跟演變,然後做為這一次的劇本。在劇本的一個段落當中,其實我們還有加一些泰雅族人生活的一個習慣,跟生活的一些日常生活的工作,或是做農或是農事或者是傳統的祭儀,就是比如說男生應該要做什麼,女生要做什麼。就像是一條主線,然後也是這主線就是在講泰雅族的一生中的一些,如何在泰雅族的社會裡面怎麼生活?怎麼生存?從一開始的人,成為人然後開始慢慢的延續,延續到你真正成為泰雅族的那一段過程,在這一次的劇本裡面去把它完成的呈現。)
(音樂總監 謝皓城 Truku
源流這一場表演跟我有因為有一陣子在合作了,那這一次的編制有特別比較大,加入了fogo 就是低音的木管,然後又加入大提琴中提琴跟打擊樂器、傳統樂器。這一次的素材是志翔應該說傳源收集過來的歌謠,然後我去整理這件事。還有一些古調古謠,然後試著去合它的調,試著用我自己的方式去重新改編這樣子,我覺得滿有趣的。我覺得我自己未來會再去走比較像是世界音樂,何謂世界音樂?就是像不同的樂器,古樂器或是世界的民族樂器,我覺得我喜歡的我把它加入在裡面,因為我覺得音樂只有一個概念,就是因為喜歡而做。我覺得應該也是很多人的,很多藝術領域或是事業上面的一個希望,當興趣變成工作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很難得的事情,所以音樂對我來說它未來的方向一定是靠著當下的喜歡去往後走。搞不好以後當需要演奏的時候,搞不好把那個晶片植入在腦袋裡面,那個時候就有不同領域的想法。現在的我就是慢慢往就是現場表演現場編曲,那個東西都是很當下的,滿實驗也很當下,包括這個樂團,包括傳源這個樂團也都是。當然先編好嘛,然後再給他們樂譜都是當下的。然後我的電子音樂跟我的傳統樂器,我也希望當下編曲當下搞定就不會是放KARA那麼簡單。因為基本上我們是太魯閣族傳源是泰雅族,基本上我們傳統樂器或者說傳統的一些曲風跟音階,我們也是滿相像的,當然也可以說是一模一樣。所以我們的接合點剛好我從小,而來觸碰的樂器,它是我生活中的樂器,所以我會把生活的樂器加入在裡面,當然我的古典樂裡或是編曲這些技巧,這些也是我在大學高中的時候學習的學習而來,所以它基本上就是我學習這條路然後把它釋放啦!釋放我學習的東西啦!對 所以我跟團員還滿契合的。傳統樂器的部分我會表現的是口簧琴、獵首笛以前叫馘首笛然後還有一個是木琴這三個傳統樂器,然後像一些國外的樂器像雨棍啊還有一些像果實類的或是非洲鼓啊。然後如果是古典樂器的話像打擊樂器跟一些西洋打點,西洋打點因為我找來的某些是音樂版的,所以滿喜歡他們的打點,還有鈸如果是管樂弦樂的話,就是中提琴大提琴偶而會找小提琴,我剛說的弦樂。那管樂的話,低音的木管還有鋼琴還有嗎?應該沒有了。)
(舞者 梁瀚渝 Atayal
現在我目前是專職在傳源文化藝術團裡面,講專職就是裡面要學的東西很多,包括行政文書處理啊,然後我還有去帶學校的學生跳舞,就是幫忙團裡面賺一點講師費對。然後還有,有時候要帶表演,有時候要幫忙排練這樣子,就是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要會做對。其實最主要還是我比較熱愛跳舞熱愛文化這一塊對,因為從國中開始就跟著他們,是在團裡面跳舞,一開始就是單純的想說跳跳舞啊喜歡唱唱歌這樣子!但是到後面才發現說,文化這個東西我學的特別少對,然後所以很想要把泰雅文化面的東西把它學,能夠學得再更深更扎實,所以我才堅持到現在。難度的話其實要找舞者找團員應該會有一定有難度,因為像就是來來去去的舞者啊,如果你沒有就是跟我一樣,只是單純的想要賺錢的話,像那個舞者,就比較難留在那邊啦!所以我們這邊是比較需要那種像我一樣非常熱衷熱愛文化的那種對,像那種才會待得比較久。我很驕傲因為我是泰雅族人。)
(樂手 衛大利(Parung) 俄羅斯籍
我是俄羅斯人來自俄羅斯莫斯科,在台灣已經待了15年了!我也有俄羅斯的名字就是 衛大利,我也有泰雅族的名字叫做Parung(松樹)lalu mu ga Parung(我名叫Parung)(松樹嘛)。就是以前我在中央廣播電台工作大概9年了,那個時間我就是常常到處去採訪旅遊節目,做旅遊節目寶島旅遊。我在台灣,最早來台灣就是念書念研究所,畢業之後就在中央廣播電台當主持人,俄語節目的主持人記者。所以那些年我當然對原住民的文化產生興趣,希望更了解台灣的原住民,不管是音樂或者是生活方式、習俗、傳統的舞蹈、傳統的織布,這些東西其實對俄羅斯人來講是很有意義的,而且很新奇的,所以我都報導這些,這些內容在我的節目裡面。那後來就在台灣就認識了泰雅族的朋友,我們常常去拉拉山,在那邊大概一年去一次兩次吧!就認識那邊的Tayal(泰雅)的部落,很多機緣不只一個機緣。當時我看過他們在總統府在國慶日的時候就在那邊演出,很棒!)
(舞者 Hana Amis
大家好我是Hana 我是來自花蓮縣豐濱鄉的阿美族。我那時候會進來是有一次,因為我們基本上都是崇右(崇右影藝科技大學)的,連裡面的學生也都是崇右的,然後我剛好也讀崇右嘛!然後也認識剛好認識到他們,然後他們那時候剛好缺人,然後有打電話給我因為都認識嘛!然後就叫我來參加,然後我就一直在這裡對。然後我來這邊就是我一開始學的時候不願意唸很難唸,因為跟阿美族的音調又不一樣,然後唸法也不一樣,差很多對。(在唱腔上會差很多嗎)對 他們有一點像是吟唱,我們是那種歡樂高亢的那種對,他們就很慢很慢很慢這樣子(連我們的舞步有沒有一樣Pancah跟Tayal的舞步有沒有一樣),我們的舞差很多對,我們就是那種很開心一直跳一直跳來跳去的那種,然後他們是有一種很慢的節奏,就是一直圍繞在那邊這樣子對,嗯怎麼講好像不知道怎麼講就是差很多。怎麼說,就是來這邊很容易就是,因為大家都是原住民嘛,雖然是不同族,可是很容易就是融合在一起了。然後就是跟他們相處在一起就會有一點,就是自己有時候腔調也會有一點變成泰雅這樣子,就是說有一點會跑掉,有一點跑到泰雅這樣子,但就是還是有阿美的心啦!這樣子。然後跟他們在一起很快樂這樣子。因為我們阿美族都偏靠海的地方,他們都是偏高山區對,像我們還有一個公演十二個景點,那時候我們有去田調,那個部落哇很高耶,那個部落很高,差不多海拔兩千上面的,對很高然後還有很冷,然後就是讓我,就是泰雅族就是不是,那時候我一直以為泰雅族是跟我們一樣比較平地一點靠海,然後就是其實沒有,他們比較偏高山這樣,對。)
(舞者 Cyuku Paiwan/Bunun
因為我不是泰雅族的,但是應該是說國小之前就有接觸到泰雅族的文化,然後我也很喜歡就是跳舞,大家原住民聚在一起的氛圍這樣子!然後哥哥他們也很好相處,所以教一個舞團然後開始慢慢了解這個文化,然後也想要一起傳承下去,即便這不是自己的文化,其實原住民文化是沒有分族群,就是整個原住民就是一個大家庭。還是會聽到說,妳明明就不是泰雅族妳幹嘛去泰雅族的團體,但是我就覺得即便我不是泰雅族,我還是可以幫忙他們傳承下去對啊。(畢竟你是小孩的媽)對啊 我是泰雅族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