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資局為促進文化工藝的推廣與傳承,執行《傳統工藝振興推廣計畫》,其中一站來到屏東來義,跟排灣族國寶織布工藝師許春美學習,從採苧麻、取纖、整經到編織,並開放一般大眾來學習體驗。
排灣族傳統編織國寶工藝師許春美老師的工作室,坐滿來認識體驗織布文化的學員,三天行程包括苧麻、取纖、整經到編織,從工藝技術切入到排灣族社會倫理文化,透過手作過程讓學員們留下深刻印象。
(學員 張先生:
因為我們開始有去採苧麻,然後就了解它(編織)整個過程,覺得織這個真的滿....還滿辛苦的。)
(學員 楊小姐:
就是之前有來跟老師,就是系上的老師,一起來跟米羕(許春美)老師學習,然後學習一次之後,那次學完地織機然後覺得很有趣,然後也覺得它的裡面的文化的元素,讓我很喜歡,然後所以就是剛好知道這個課程,然後所以一起再過來學習一次,複習。)
文化部文資局為傳承推廣本土傳統工藝文化,與全台各地國寶藝師合作,這次來到屏東來義鄉,希望藉由推廣讓大眾更親近排灣族織布文化。
(希奇文化執行長 高培綺:
有興趣的一般大眾、各級老師都可以來做學習,主要就是在推廣我們傳統織布工藝這一塊,希望可以更多人了解到,這個工藝它手做的溫度。)
(排灣族織布國寶藝師 許春美 排灣族:
推廣的角度來看的話是不錯,可是時間太短,至少也是要一、兩個月吧,能夠懂一個織紋的排列的組織的方法,跟織跟文化的意涵。)
許春美表示排灣族傳統織紋就有幾十種,也都有其背後的文化意涵與社會意義,三天時間雖然短但總是開始,期待未來有更多族人願意實踐這個美麗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