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alawa pinlhungquz sa tiasasaz smapuk rusaw akalawan
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族語新聞特別節目,我是Magaitan Lhkatafatu,今天是2月10日大年初一,我們要討論的是有關邵族在日月潭,現今的漁獵現況,對於很多人來說邵族居住在日月潭,有山有水,對於去山上狩獵,以及在日月潭捕魚,都是傳統生活裡的重要一環。然而在現今的社會型態轉變.觀光的衝擊.土地的壓縮下,現在面臨什麼樣的困難?透過接下來要播放的影片,帶您一同瞭解。
清晨的時間拿著槳走往潭邊,邵族人Qainu除了每天的工作之外,最喜愛的就是到潭邊捕魚,在日月潭因為有觀光遊艇,所以他利用清晨與下午,避開遊艇航行的時間,才進行放網與收網的工作,船浪大 在岸邊的繩子,很容易打結凌亂,光是要把船航行出去,就花了不少時間,過去這邊是水田,隨著水位上升,都已經淹沒,但是平坦的水下地形,也成為捕魚的好地方。
(最近漁獲怎麼樣)
不是很好
從小在日月潭成長的Qainu,曾經在外地工作過一段時間,但他最後仍是選擇回到日月潭的部落,即使工作選擇不多,但是能夠在熟悉的部落,熟悉的水域生活是他最喜歡的,熟練的操作著槳,讓船去正確的方向,他知道哪裡是魚必經的水路,從這邊下網希望能增加漁獲,放下了網 也放下了希望,他也得趕快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就等明天 希望有好的收穫。
在海拔745公尺的水面上,可以看到很多的船,不論是遊艇 或是漁船 以及浮嶼,但是在邵族的心中,湖面上最遺憾,就是已經沒有傳統獨木舟在航行了,老照片上邵族的獨木舟,過去航行在日月潭的水面上,用來交通 漁撈 載送建材 運送物資,連結婚也都搭著船去迎娶,近80年改變很大,觀光遊湖 載客,汽油船也開始引入日月潭改變了,產生的浪 開始將獨木舟推向邊緣,慢慢消失在潭面上。有別於現代化的觀光遊艇,停泊在碼頭邊的3艘獨木舟,顯得老舊,就停在現在碼頭內寧靜的水域裡。
(邵族部落青年 Malihan Lhkahihian 邵族
Thau wa parhaway Malihan Lhkahihian Thau
這3艘都是我們自己復育的獨木舟,這繩子下完雨都要檢查,不然這一艘也是好久以前,復育的時候颱風天吹掉,就沉到水裡頭去很可惜,這是目前邵族最大的公船,所以舀水的時候,順便檢查它的繩子有沒有脫落,我們用走的到對岸去,去採那個刺竹,綁了很多在它旁邊,我接觸這3艘的時候,發現說 怎麼這麼難得的,這種漁撈的工具,甚至交通工具,但 當很驚訝的時候,我不會使用,甚至我不能使用,那最大這一艘,是921大地震後復育的,你看整個族群凝聚的時候,在復育這艘獨木舟的時候。
族群共識 凝聚力,甚至如何把它真的雕刻好,可以在水面上運行,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工程結束,下來之後發現,不是屬於我們的地方,我們不能做這個動作,我們只能把它做成標本而已,或是一個木雕而已,沒有辦法讓族人完全有自己恢復,原本原住民邵族應該要跟著祖先,去做他本來應該擁有的,一塊漁獵的習性,採集也是一樣,我們這塊木頭是,竟然是自己去買的,而不是國家說,既然你們要復育這個傳統文化習性,願意讓你有一塊地,甚至是有一些樹木,政府願意去輔助你 輔導你,幫你去做這件事,沒有 你自己買,自己復育 自己做,甚至運下來。)
沒有地方給邵族,划這個最簡單的獨木舟,過去獨霸日月潭的獨木舟,目前僅剩3艘停靠在部落旁邊,族人有空閒時會來舀水看看,深怕又會因為下雨或浮具脫落,再次沉到水裡。
Hudun致力於邵族語言的學習與保存,每天的習慣就是駕著自己的船,在清晨遊艇還沒開始載客遊湖之前,到傳統水域上巡視,感受湖上的寧靜與美麗,這樣的習慣已經有很多年了,因為有船讓他和水域更加的親近,但也對於新一輩的年輕人,因為水域的限制,傳統領域的流失,逐漸遠離了,與這片水域漁撈共生的關係。
(邵族文化語言老師 Hudun Lhkatanamarutaw 邵族
Thau a lalawa shinshii Hudun Lhkatanamarutaw Thau
本來這個地方,有規劃邵族漁撈文化復育區,因為我剛剛講的因為這邊太吵雜了,不利這個所謂生態這個漁獵的復育,還有另外一個點叫南邊湖那地方,這地方叫Armiqan 我們地名叫Armiqan,Armiqan一個點,還有Hasulan那邊一個點,就是一個 不算大的水域,只是說,現在認為愈發展 遊客愈多以後,不利這個所謂的復育,所以說我們可能,會企劃也是要跟族人一起來集思廣益,我們之前有提案,邵族文化復育及傳承區,那邊的山整個叫Puzi,Puzi就是白色的意思,就是我們以前追逐白鹿,發現日月潭 紀念白鹿的一個地方。)
傳統漁撈復育區域規劃,在邵族復育計畫的內容裡,當時規劃了除了傳統漁撈,也包括的獨木舟以及生活區域,目的就是要讓,人數只有800多人的邵族人,能有別於現在原漢同在一個部落,壓縮到傳統文化的窘境,讓語言 居住 漁撈 教育,都能全面的回復,因為只要一旦有斷層,都是難以復原的。
(邵族文化語言老師 Hudun Lhkatanamarutaw 邵族
Thau a lalawa shinshii Hudun Lhkatanamarutaw Thau
這邊是我們的舊部落,然後再進去就是Taringquan,再進去就是那個石印,再進去就Zuluq,這個以前水還沒漲高,都是我們邵族一個部落地區,所以這個對我們意義,也是滿重大的,所以說這個地方,當然也要爭取說,以後我們邵族的一個發展,不然的話 以現在水域的話,大部分都是遊艇在行駛,沒有一個區隔的話,對我們整個邵族以後,永續經營的復育 漁撈文化,也不是說 就是沒有那個 不好,所以說我是 認為說這個地方,必須來做一個我們以後,狩(漁)獵文化復育的一個,永續發展的地方。
建立獨立的漁撈區域,由邵族使用,這也成了許多族人期盼多年的事。
(邵族漁民 Hiung 邵族
smapuk rusaw wa Thau Hiung Thau
這是奇力魚,(奇力魚),(奇力魚很多),很多,很好,(都殺好了),乾淨白白的,(現在好捉嗎這種魚),不好捉,今天捉這些 28條,
紅魔鬼好捉,(紅魔鬼比較好捉),紅魔鬼也有石斑你看,這個 珍珠石斑,新鮮的,(你都殺好了),殺好了,(這跟你以前捉的魚這樣子),今天沒捉到什麼,現在比較冷,魚都跑去較深的水域,比較溫暖,比較溫暖,我就在攤位那邊,炸給客人。
販賣,賺錢吃飯,原住民不會賺錢,就是靠我們老祖宗傳下的功夫,來捉魚養家庭,這個一條,炸起來,賣10塊錢,10塊,(1條魚10塊錢),很好啦,(也很好吃),(所以你每天都會去捉魚嗎),天天 颱風天也是要出門,真的 颱風天我也是出去,(你堅持用日月潭的魚),對,我們是傳統的魚,(那外來魚呢),外來魚不好 魚虎,這個紅魔鬼也是外來魚,但是牠好吃,吃完會 棒棒。)
在這些處理好拿上碼頭的魚,數量多 魚體小,這位族人是少數以漁獵為主業,自己捕魚為主要經濟的人。
(應該就昨天那隻)
(昨天那隻(槳打水))
(昨天就這隻鯉魚了吧)
應該是
(邵族部落青年 Qainu Lhkatanamarutaw 邵族
Thau wa parhaway Qainu Lhkatanamarutaw Thau
漁獵復育區 有聽說過,那如果可以的話,那我很希望,就是有自己捕魚的地方,也有我們自己邵族的房子,也不需要跟別人去搶,大家 族人都可以來到這邊捉魚,不要跟外地的搶。)
(邵族部落青年 Malihan Lhkahihian 邵族
Thau wa parhaway Malihan Lhkahihian Thau
如果有一個空間,讓族人能夠在上面,教如何學習漁獵,教導如何漁獵,透過非觀光的方式,漁船看到我們在做的時候,原來他們一直在復育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漁獵,而不是只有到祭典的時候,去組合屋才看得到,所以其實這是一個,我們本來擁有的地方,可是現在縮減了,那文化展演的地方已經有了,文化祭典的地方也有了,可是生活的習性在漁獵這一塊,是非常需要有這樣的一個空間,讓族人 甚至年青的族人可以學著,我們以前是捕魚的,讓他們學習如何去傳承,我們的生活習性。)
讓過更多不一樣的人,透過坐船可以看到邵族,他們很努力在復育他們的漁獵文化。
(邵族文化語言老師 Hudun Lhkatanamarutaw 邵族
Thau a lalawa shinshii Hudun Lhkatanamarutaw Thau
有獨木舟才可以從事一些,日常生活的工作,比如說捕魚捉魚,還有去Lalu那邊耕作以前下面有田,所以說這個工具的話,你沒有水域等於說,很多東西都沒有了,所以說我們為什麼要爭取,這個水域復育的空間,是 以後慢慢復育的話會,讓一些年輕人,有一個以後有一個所謂謀生,因為我們可能說循序漸進,把這個復育好之後,慢慢 發展比較精緻的,所謂漁撈的觀光。
那會吸引更多遊客,當然我們不能本末倒置,要做觀光類型的,其實這是環環相扣的,等我們把這個建構好之後,就是說 那我們可能會,所謂有限度的讓遊客來,進入我們所謂的漁撈地區,去體驗一下我們這個狩獵漁撈,年輕人的話 可能也要訓練,那他一方面就會接觸到,我們以前的漁撈文化,然後也就是也會,對他的所謂的收入,可能也會有所收入,那他當然也會很樂意的來參與。)
日月潭自古邵族人在這邊生活守護,每一個潭岸水域,都有族人留下過的腳印與故事,哪一個水域 哪一個季節捕過什麼,哪一個岸邊,婦女帶著孩子撿到了最大的蚌殼,吃了多少的美味養育多少後代,邵族人看見在土地流失,之後的數十年間了,除了語言需要復振,還有邵族人與潭水間,長久來的共生關係,更是被現代衝擊之下,逐步被忘記的漁撈。
在山上的海邊,記憶還在,也有少數人持續具備著祖先的能力,族人把傳統漁撈,與新階段的部落生存契機,寄託在傳統漁撈區域的建立,讓世界獨特的高山湖泊,邵族的特殊文化得以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