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yang wagiq Hoyen wal shtuy hinqihan ru phaw 王光祿
布農族獵人王光祿最高法院宣布,撤銷有罪確定判決,改判王光祿無罪確定,這也成為狩獵權在現行司法體系中的重要進展,而針對原住民漁民自製獵槍魚槍許可及管理辦法草案的修正,內政部表示,國外進口和國內製造的零件組,將朝雙軌制執行,但是民間團體仍擔心,儘管達到安全性標準,但卻削弱文化傳承的底蘊。
布農族獵人王光祿當時使用路邊撿到的獵槍,上山狩獵捕獲保育類,給年邁母親食用,卻遭判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和《野生動物保育法》,周旋在原住民族狩獵權和國家法治議題中,纏訟11年,經過總統特赦、大法官釋憲再歷經檢察總長2次非常上訴,最終在最高法院撤銷判決,無罪定讞。
(龍泉部落獵人 Talum(王光祿) Bunun
要感謝這些善心人士或者是律師還有法官,才能夠把這個(狩獵)文化讓給我們原住民,因為我們要傳給下一代。)
因著釋字第803號而生的《原住民漁民自製獵槍魚槍許可及管理辦法草案》,經過多次地方座談蒐集意見和辦理協調會後,目前槍枝組成零件,從國外進口或國內製造,有望齊頭並進。
(內政部長 林右昌 VS. 無黨籍立法委員 Ciwas Ali(高金素梅) Atayal
未來原住民在漁民自製獵槍,魚槍許可(及)管理辦法的辦法裡面,是不是以族人自製,並且用安全性的前提之下,朝雙軌制的方向來訂定規範。
(我們警政署也同意這樣的方向,不過安全的部分還是很重要。))
(內政部長 林右昌 VS.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 Rukai
原民會會在3月分,會再開會就安全的部分,跟國防部一起做討論。
(我是希望說這個部分,未來針對非制式獵槍,訂定的這些諮詢跟確認的機制,其實都可以善用原住民的原住民族司法諮詢委員會好不好。))
原民自製獵槍的規範不足,看似獲得解套,同時也是兩面刃,關心狩獵權益的民間團體,認為放寬限制可達到安全性,卻也可能瓦解狩獵文化的精神。
(電訪C 花蓮縣山海獵人協會安全技術顧問 Calaw(張新義) 阿美族
(耆老)他們就提到,這件事情說都很擔心會失傳,從製作(獵槍)的過程,他們要的是那種尊敬大自然,而不是槍是專門拿來打動物用,而這個生活是在它的一個領域裡面它是一個文化。)
若失去文化鏈結,淪為只會扣板機的獵人,生態、文化與人權的循環,也將隨即嘎然而止,Calaw強調更要避免演變成現代形容的運動、育樂和偽裝性的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