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作從筆觸的張力、顏色的對比,都能感受出畫家向外界傳達的訊息,今年高齡80歲的油畫藝術家郭掌從,長期深耕原住民族文化,3月30日在台北市藝文推廣處,展出他畢生的作品,其中有近30幅的原住民畫作。
筆觸粗獷寫實、色彩繽紛斑斕,讓原住民族的生命力,活躍紙上。
(台北市藝文推廣處長 林信耀:
panirsiringen
從台北師範畢業之後,有去原鄉教書(嗎),沒有,那怎麼會你的畫的主題,我們原鄉這樣的一個東西。)
出身自教育體系的郭掌從,雖然從未到原鄉教書,但在因緣際會認識一位原民友人,並在引薦下,接觸不同原住民族群,開闢人物肖像畫的新題材。
(油畫藝術家 郭掌從:
misega a sinsi
那時候是14個族,(要認識)我們是很困難的,所以她(友人)一個一個地,介紹給我們而且是穿的是,很標準的他們的族服,這個是一般的話,畫人沒有這種機會的。)
郭掌從即將邁入80歲,也以此為畫展主題"藝路以來郭掌從80油畫展",這次受台北市藝文處邀約,總在3個展區展出畢生畫作,現場也有不少藝文、學術界大老到場支持。郭掌從的畫作在國內外獲獎、典藏無數,過去曾遊歷25個國家,從事藝術教育、繪畫技巧教學,回國後的他也更堅定,最能代表台灣文化的,就是原住民族。
(油畫藝術家 郭掌從:
misega a sinsi
原住民題材更是我們,本土的最佳的一種表現,我從這裡面去得到一些,原住民的(文化)內涵以後,因為我在這裡畫的過程中,我要跟原住民的朋友交談,每一次我都去參加各縣市的,豐年祭或者是祭典、慶典,之外我在圖書館或者博物館,都儘量去找資料。)
(中華科技大學原資中心老師 王裕正:
sinsi
原住民族全民教育的這一塊,就看到這幅畫,這個是哪一個族的,然後就想到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一個畫作表現,然後間接的去比較深入地去,研究這個族群的文化藝術。)
王裕正也說,藝術教育是搭起全民原教的橋梁,勾起了解原民文化的契機,再進而深入議題。
(原民會教文處副處長 Biung Takisvilainan(邱文隆) 布農族:
panirsiringen do yanminkay
主委特別感佩,郭老師在這十幾年來,對原住民的議題,把它放在他的畫作裡面。)
藝路以來郭掌從80油畫展,在台北市藝文推廣處,即日起展到4月10日,用一幅幅記錄時事、富饒原民風采的作品,在山海之際,以畫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