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
記者
gese paljaljuman 屏東市

大同高中出版繪本 盼解開羅發號事件疑雲

屏東縣大同高中師生,歷時4年出版了《南岬風雲》繪本描繪1867年《羅發號事件》,畢業生透過實地踏查,希望解開《羅發號事件》在屏東留下的歷史疑雲,未來也能作為、當地國中的教學教材。

屏東大同高中出版的《南岬風雲~必麒麟的瑯嶠之旅》繪本,是由學校老師在多年前組成的「下淡水溪畔的教學旅行」團隊帶領指導下,再由目前已讀大學的國中部美術班5名校友,透過電腦繪圖所創作,講述了1867年的羅發號事件後,英國、美國、清朝各方勢力的善後過程,以及南岬之盟的簽訂,耗時約4年完成的繪本,希望吸引更多人了解台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屏東縣大同高中教師 利天龍:
我們的起心動念是說,如果有繪本像小學那樣子,能夠容易地引導孩子,進到教育的現場裡頭,去認識我們這塊土地上的事情,因為歷史不是過去的事,歷史是現在的事情。)

大同高中表示學校老師團隊在研發校訂「屏東學」的必修課程中,注意到羅發號事件留下許多屏東在地的歷史疑雲,師生陸續透過實地踏查跟考證,解開李仙得與卓杞篤協議地點的火山之謎、船員登岸地點、龜仔甪(ㄌㄨˋ)鼻山之謎、及1867年劉明燈所建的清軍臨時堡壘地點之謎。

(大同高中校友 洪婕妤:
我們一開始看到的這張地圖,一開始的版本是上面這一張,當時我使用的就是一個山的形狀,去暗示這個地形,但是在後來老師們的研究發現,這個地方其實是大圓山,所以我們對這個地方有進行修改。)

繪本透過一幅橫幅海報地圖,呈現團隊研究的歷史事件發生地點,讓閱讀者更容易了解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大同高中希望藉由繪本故事,讓大眾理解與尊重多元文化。

(屏東縣大同高中校長 王郁菁:
最主要的主題是在講羅發號事件之後,各方勢力在整個瑯嶠地區的一個溝通跟協調,從這邊可以看得出來,台灣歷史的豐富跟多元族群的融合,換言之我覺得最大的意義,其實就在於我們的文化,是一個強調包容的文化。)

大同高中表示南岬風雲故事繪本,是屏東學課程的學生學習成果,未來除了做為學校教學的教材,也會寄贈恆春地區的國中,讓更多學生認識自己在地曾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