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puljaljuyan(李耀維) 台北市

民族音樂學者呂炳川"田調錄音"出版 音檔引疑慮

原民音樂史料的保存是近幾年文化圈相當重視的議題,而傳藝中心台灣音樂館,上個月將民族音樂學者,呂炳川的博士論文翻譯成中文版,並附上呂炳川到部落田調時採集的錄音製成CD,但近日有業界人士認為,音樂轉檔工程有疑慮,引起業界與學界之間的一番討論。

為了保存台灣島上珍貴的音樂史料,傳藝中心台灣音樂館近年是著重在典藏及出版工作,其中在台灣原住民族音樂歷史上,有重要貢獻的民族音樂學者,呂炳川,上個月博士論文的中譯版本正式出爐,台灣音樂館還附上呂炳川在將近60年前,到部落田調採集時的錄音內容,印製成CD方便民眾聆聽,但近日就有業界人士指出,音檔轉錄工程有疑慮。 

(音樂工作室負責人 王信凱:
當時他(呂炳川)有一個更重要的使命,是幫台灣留下歷史的聲音,他們當時(採集)是單聲道的錄音,可是你把那種歷史錄音,要做成我們現在CD的時候,你必須要有一個基本格式要對齊,居然我發現他們做這一次的CD,是完全沒有對齊,直接把當年錄音的原素材直接出版,就會變成一個狀況,只有一邊(音響)有聲音,一邊(音響)幾乎沒有聲音。)

(音樂工作室負責人 王信凱:
你看它是這樣,你有沒有看到,這邊比較大,然後這邊的很小。)

打開台灣音樂館出版CD的音軌,可以明顯看出兩邊音軌明顯不同,而業者也拿出呂炳川1977年自己出版的黑膠唱片,同一首歌,但音軌並沒有明顯差異,對此,台灣音樂館表示,尊重專業。

(電訪 (台灣音樂館主任 賴世哲:
在整個(翻譯著作)的編撰過程之中,都有依照合約來請外審的委員來做審查,當然也包含了這個CD的內容,那我們這整個審查過程之中,我們是尊重外部的專家,以及主編的專業考量,那我們是歡迎大家來做公共討論的,我們一起來重視這個珍貴的音樂文化資產。)

無論是業界對於音檔轉錄工程的專業要求,還是學界基於保留原始錄音的呈現手法,都是期盼能將珍貴的原住民族音樂,讓更多人能聽到並流傳,也期盼大眾更珍視學者得來不易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