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ku李天生'apacʉ'ʉra niurina katanasa
為了展示大武壠族、西拉雅族以及洪雅族傳統建築工法,台南市府6月2日在蕭壠文化園區辦理傳統建築文化竹藝工作坊,由竹編工藝師,帶領學員學習取竹、剖竹到削竹的技巧,讓民眾認識不同族群的建築工藝。
工藝家拿起柴刀展現剖竹技巧。台南市府6月2日在蕭壠文化園區辦理傳統建築文化竹藝工作坊,讓民眾體驗先民的建築工法、學習竹編的傳統技藝,以及茅草屋的綁編技術,就有參與的民眾希望能從中汲取靈感,運用在現代室內設計上。
(學員 謝先生
kiatuturu
謝先生
覺得傳統工藝的工法,可以延用到現代的裝潢技法裡面,有一些商家,他希望應用的是一些比較傳統的方式去延伸,讓一個空間裡面可以傳達過去跟現在,所以我今天(6/2)才會想說,來了解一些土台屋它的竹藝編法。)
(學員 王先生
kiatuturu
王先生
因為以前都在都市生活,比較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我覺得這是很有先民的智慧,他們怎麼去蓋房子的過程。)
講師提到,早期台南地區的原住民族,居住在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因環境發展出不同的建築形式,像是西拉雅族的土台屋,以及高腳屋,大武壠、洪雅族也有以竹子、茅草蓋成的建築,而為了讓房屋更牢固,族人從取竹、選竹都蘊含了許多傳統智慧。
(竹編工藝師 李天生 西拉雅族
kamuarʉ taiku
李天生 Siraya
我們選比較堅固的竹子,就是要用冬季,之前10天之後10天,這個時候去選比較不會蛀,它的竹水較乾,比較不會蛀蟲。)
(講師 段洪坤 西拉雅族
takituturua
段洪坤 Siraya
當代台南地區的三個族,西拉雅族、大武壠族跟洪雅族,他的文化現況,人權的現況都把它展現出來,所以我們裡面會有當代的狩獵文化,當代的飲食文化,還有族語包括服飾文化等等,這些信仰文化能夠在展場呈現。)
台南市府強調,除了讓民眾認識傳統竹編工藝外,未來也將在蕭壠文化園區辦理文化特展,整合西拉雅族、大武壠族跟洪雅族的建築、飲食、信仰多種面向,讓民眾一窺台南地區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