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新聞稿】「裹山」用織布療癒隆起的故鄉
2021/03/08

「裹山」用織布療癒隆起的故鄉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自2020年舉辦第五屆Pulima藝術節,跨年度、跨地域的陸續展開後,「裹山」在2021年3月6日於花蓮瑞欣礦區及泥椅工作室壓軸開幕了。太魯閣族藝術家林介文擔任策展人,邀集十多位分別來自排灣族、太魯閣族、泰雅族、賽德克族、漢族以及阿美族的織者創作Gabang,用織布療癒這座隆起的故鄉。

 

療癒系的被毯

 展場入口為太魯閣族人居住的紅葉部落,但瑞欣礦區所在的山其實是卓溪鄉布農族的傳統領域,在布農族語稱為「Dungku Asang」。Dungku指的是「隆起的地方」,Asang指的是「故鄉」,意為「翻越隆起之地後,會再回來的地方」。林介文以萬榮鄉紅葉村山上的瑞欣礦區作為展出場域,在裸露的蛇紋岩脈景觀中展出一件件的Gabang,意喻以大量的編織品包紮大自然的傷口,以軟性的表現手法介入極度陽剛的場域,集體建構並傳遞原住民編織的當代藝術語言。

 

Gabang在太魯閣族語稱之為「被毯」,由家族的女性編織而成,過去傳統社會裡,織紋技法僅由家族的女性長者教導,不得外傳,也無法向外學藝,又因半世紀以來物質文化驟變,造成原住民織藝嚴重失傳,所幸近年許多年輕織者遵循傳統,並開拓編織的藝術語言。林介文打破了「唯有女性織者」、「僅限家族內傳習編織」的傳統藩籬,力邀跨族群織者共同參與創作,其中還有男性織者,為編織藝術開創新的道路。

 

在過去一年整備中,林介文帶著自己的Ubung(織布機)親訪這些織者編織的場域,有些是他們的住家、學校操場或是自己舞團的排演室,這些自成一格的角落都是織者喜愛的地方,有時邊織還邊跟祖母話家常,或是整線時還有餘力指導舞團事務,他們用日常織就美麗的被毯,紋理中透露個人的內在性格,圖紋中傳遞對族群、對土地的情感。林介文也在Tawsay(山里部落)及Ihunang(紅葉部落)邀集部落長輩們參與「療癒娃娃」工作坊,長者們用回收的布料、布毯、線材製成布娃娃或石頭娃娃,期能治癒這片山林。

 

與人溝通的藝術

 「裹山」是一項軟性戶外裝置策展計畫,以藝術介入部落的實驗。過去林介文受部落婦女情感和集體記憶的召喚,讓編織行動把自己蛻變成太魯閣族中認定的真正女性,直到某天她走進紅葉部落礦區,接觸礦區工人,開始了更深層的觀看和省思。

 

裹山計畫不僅是一項藝術介入行動,也擴增了編織的藝術語言。編織的圖紋不再只是家族溝通的語言,織者們則透過編織存有的「與人溝通」的任務,反思時代的議題,與大眾進行溝通。展覽於3月6日至3月27日於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展出,藉由部落耆老與新生代織者的共創、紀錄片的拍攝與放映探討土地礦區與織者之間的關係,此外亦規劃三梯次導覽活動,歡迎各界踴躍參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裹山計劃|系列活動

 裹山計畫導覽活動

 活動時間:2021/3/6(六)、2021/3/13(六)、2021/3/20(六)08:00~15:00

 活動地點: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瑞欣礦區及泥椅工作室

 

靜態展覽

 活動日期:2021/3/6(六)-20201/3/27(六),逢週二、週三休展

 活動時間:平日13:00-18:00;週末10:00-18:00

 活動地點: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泥椅工作室

 

策 展 人:林介文

展出織者:紗娃·吉娃司、連佩君、温孟軒、依貝馬代、瓦旦·督喜、柏林、楊奕、柯美妹、林秀玉、謝郁雯、溫英妹、恩萊勇·法芙魯安、Tommaso Muzzi

 

新聞聯絡人|蕭秩瑄 0953-533602 ch.hsiao9723@gmail.com 

相關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