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最新消息
  • 【本會新聞稿】《尋miing紀遺》 挖掘出埋藏在台灣這片土地裡無數被遺忘的歡笑與眼淚
【本會新聞稿】《尋miing紀遺》 挖掘出埋藏在台灣這片土地裡無數被遺忘的歡笑與眼淚
2022/07/01

【2022年7月1日,台北訊】

你知道台灣有多少有形文化資產嗎?!7月3日起每週日晚間10點,在原住民族電視台 TITV 16(以下簡稱原民台)的最新節目《尋miing紀遺》中,將帶您一起找到有形文化遺址並欣賞原住民族的無形文化遺址及歷史故事。歷史留下了珍貴的資產與文化,也造就了台灣各地擁有許多世界遺產的潛力點。這就像是祖先們刻意地將生活的智慧與行為,隱藏在有形的文化資產中,裡面所蘊含的一絲訊息,都牽動著台灣文化命脈的延續與方向。

 

「miing」是太魯閣 (Truku) 族語:「找到」的意思;在您的每趟旅行的過程中,是不是不經意就會發現遺址其實就在你身邊,但為何這地點有考古遺址的說明立牌卻只見荒煙蔓草?!甚至在原住民族保留區有許多現地保留的考古遺址,這些遺址代表的歷史意義,對現今部落族人的影響又是如何?!就跟著《尋miing紀遺》,讓能詩、能文、能演、能畫又能主持的-游以德(Sayun Nomin) 與觀眾一起探訪台灣原住民族各地文化遺址及歷史故事吧!

 

首次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游以德(Sayun Nomin),其實是位來頭不小的泰雅族女孩,曾獲臺灣文學獎、臺北文學獎、原住民族文學獎的她,更是畢業於臺灣大學戲劇系的劇場演員,現在也還就讀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研究所;在她回想錄完《尋miing紀遺》第一集時,她是這樣說著:「我真的不敢相信我活在台灣三十年,從幼稚園一路念到研究所,明明念的是公立學校,卻到今天,才初次真正認識專屬於台灣的原住民族文化。我發現歷史和記憶都有他的複雜性,並不是上網查查簡介文章隨便搜尋到一句話就可以定論。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用自己的價值觀與角度,來親身理解《尋miing紀遺》」。

 

《尋miing紀遺》首集將帶大家尋找「西拉雅族文化」。我們前往的第一站,是素有台灣歷史文化古都之稱的城市—台南。旅行至台南善化糖廠,品嚐透清涼的冰品同時,能否遙想這區域曾經是西拉雅族人捕捉花鹿、野豬的獵場,現在他們在哪裡、做什麼事呢?而在充滿科技廠房的「台南科學園區」裡,卻設立了一座相當突兀的「史前南科考古館」,裡面典藏的考古文物,又如何追朔到1千年前的歷史,證明西拉雅族祖先的出現?最後,在台南麻豆區的「倒風內海故事館」裡,發現了「水堀頭遺跡」,這代表著什麼重要的資訊,跟西拉雅麻豆社又有什麼的關係?西拉雅族又是如何從新港文書中找回歷史與文化認同,讓西拉雅族人透過《尋miing紀遺》現身告訴我們。

 

游以德(Sayun Nomin) 表示:「幾千年來,台灣這座海島孕育出屬於自己、獨特的原住民族文化,他是台灣共生的群體情感,也是連結島上歷史脈絡的關鍵樞紐。西拉雅族的存在,提醒我該用更真實的角度去回望故鄉,而復振前輩老師們的努力,則一點一滴,去鬆動僵化的現狀。」Sayun回想起走在「史前南科考古館」的長廊上,那種新舊時代交錯的魔幻寫實,也絕對是個能夠刺激我們重新思考自我認同的地方。而她到了「倒風內海故事館」也在周東和老師的解說下,也對西拉雅族沿海生活的想像逐漸具體。看著保留下來的水堀頭遺跡和交易物品,更能夠開始在腦海中拼湊,這裡曾經是一個繁忙的碼頭。來往人潮帶來了文化衝擊,也進一步刺激麻豆社西拉雅族人開創新的生活方式。

 

台灣這片土地,埋藏著無數被遺忘的歡笑與眼淚,7月3日起每週日晚間10點,敬請鎖定原住民族電視台 TITV 16《尋miing紀遺》一同看見台灣原住民族各地文化遺址與歷史現場。

 

新聞聯絡人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專員 陳信璋
TEL.: 02-2788-1600  分機207
Mobile: 0989-313-440
E-mail: vinper@mail.ipcf.org.tw

 

 

相關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