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uliu(郭亞文) 台北市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 分享相關醫療成果

心痛、胸悶,微微症狀不放在心上,但你可能沒想過,心肌梗塞的危機離我們其實很近。

(高雄榮總重症醫學主任 黃偉春:
Pusu mdudul pspuhan 高雄榮總
黃偉春

衛福部提供數據就是說,心肌梗塞的病人在40到64歲的一個壯年,還是持續增加1成到4成,而且甚至在這個包括30歲或35歲都有上升的情形。)

衛福部數據顯示,心臟病已蟬連國人第二大死因十幾年,107年中,以花蓮發生比率最高。醫師表示,心肌梗塞好發於7大危險因子,包括:年齡超過45歲的男性及55歲的女性,家族遺傳病史、抽菸、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少運動,若上述條件有三個以上,就是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族群。若民眾感到胸悶、心痛、上腹疼痛,合併呼吸困難跟冒冷汗,就要注意了。

(心臟學會理事長 黃瑞仁:
Qmpringan knkla tama baraq 
黃瑞仁
那如果萬一他真的不幸倒下去喪失意識,你只能立刻地CPR,只有即時地CPR,才有辦法挽救病人的生命跟他的意識,所以你一旦CPR,就絕對不能鬆手,一定要到119的緊急救護員到了接手,才能夠接下下一棒(換手)。)

心臟學會指出,在治療過程中,台灣醫療資源跟交通體系,都能讓患者進行緊急心導管治療,提高患者存活機率。也呼籲民眾,若懷疑自己是心肌梗塞的狀態,千萬不要自行就醫,一定要叫救護車,在黃金時間內搶救。而民眾平時應保持作息、飲食正常,並多運動,以防心肌梗塞的致命大刀,隨時砍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