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原住民族文藝創業跨域合作,桃園市辦了商品設計競賽,今年第2屆的得獎者也出爐了,帶你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獲獎的作品。
在一片歡呼聲中,由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基金會,所舉辦的「桃園市原住民族商品設計競賽」,得獎者逐一出爐。其中,一名高齡70歲的長者-高秋嵐,以傳統阿美族的籐編背籃為發想,獲得了評審青睞。
(工藝設計組銀牌獎 Paylang(高秋嵐) 阿美族:
Kai'unis sini'aizang tu bunun Paylang(高秋嵐) Amis
我萬萬想不到會得獎,這個原本(只是)我的興趣,以前老人家留下來的,都掛在牆壁都爛掉了,做的人也不在了,所以我覺得很可惜,我就一直拿來研究研究,研究了很久才做出來的,剛剛開始也沒有那麼精緻啦 ,經過了評審那些老師的建議,說稍微改一下比較精緻一點)
而獲得平面設計組金牌的作品,南排灣古謠專輯。創作者之一的吳冠郁表示,在創作上特別小心,即使在自由創作的同時,也必須傳達正確訊息避免錯用。
(平面設計組金牌獎 吳冠郁:
Kai'unis sini'aizang tu bunun 吳冠郁
就除了直接運用這符號,你還要透過轉化,但是又不能有錯誤,因為我們之前為了畫這些圖,已經畫了好幾百張草圖,可能(藝術團)老師,覺得沒有傳達到然後就一直修改,所以就努力有回饋這樣子)
設計競賽的參賽者並不限制對象,今年226件投稿作品中,原住民族人投件的有37件,只占全部的16.4%。而過去社會上常見錯用原住民的圖騰、歌謠、服飾等爭議,主辦單位該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桃園市長 鄭文燦:
Lavias Tau'insi 鄭文燦
我們有講座也有交流,那我想一般的文創工作者,他只要能夠適當的掌握,原住民的元素 也可以參加競賽,沒有限定在原住民的身分,不過原民身分的比例,正在不斷提高,代表原住民的藝術家們,在創作的能量上再放大)
入圍的20件作品內容豐富,而參賽得獎作品也將在桃園和高雄舉辦展覽,期待未來能扶植更多在地優秀的文創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