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新聞中看到的這隻台灣黑熊,獸醫研判牠可能是第3次誤中陷阱了,當野生動物活動範圍和人類生活交錯重疊,必須透過更細緻與積極作為,管理陷阱或獵具,不僅動保團體呼籲政府,針對獵具改良做嚴格要求,有原住民獵人也支持獵具實名制,而林務局則表示,目前正在全台多個部落進行「精準式陷阱」的測試,希望避免保育類動物憾事,不斷發生。
啃木瓜啃得津津有味,10月1日不慎誤觸套索陷阱受傷的台灣黑熊,正在療傷中,獸醫研判牠可能是第3次中陷阱了,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見到這樣的狀況,沉痛希望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斷掌悲歌能停止,發出聲明,要求政府經檢討,若套索陷阱確實無法完全禁絕,是否可能進一步實施高強度管理,就是針對獵具改良、生產標準以及產銷規範,做嚴格要求,避免憾事頻繁發生。有原住民獵人也支持獵具實名制,適當管理俗稱山豬吊的陷阱和陷阱施放者。
(新北市原民狩獵協會理事長 張仁傑 Atayal
lis ʉ can ta sehoe
獵具實名制這也是很好,那可能說一個人,可能放20門或是30門這樣,那都有編號,每一個編號就代表一個族人這樣,他的那個狩獵區域,跟狩獵範圍那也要讓我們協會知道,相關單位好查詢,那你多放的沒有編號的就可以拆除。)
其實山豬吊材料,在五金行都能輕易買到組裝,要完全禁絕並不容易,只採用重罰或強力禁止,反而可能造成農民或抓到保育類動物的人,不敢通報,更不利於野生動物保育,因此林務局經去年會議後,正在推動「精準式陷阱」,針對動物足底面積,開發避免誤傷台灣黑熊的陷阱,參考日本規範套索直徑面積在12公分以內,並向國外採購一批陷阱,今年開始也在幾個部落測試,未來希望找出適合台灣的使用狀況與地形,進行改良。
(聲音來源:林務局保育組長 黃群策:
soskuna ta lin'uchi
台東的延平、紅葉,那海端的紅石部落跟崁頂部落,那在嘉義就是鄒族的特富野部落,在花蓮大概就是卓溪跟南安,周邊的部落這樣,這些區域就是讓他們去測試,目前來說確實就是在使用上,還需要可能針對台灣的地形,跟他使用模式來做改良。)
後續林務局表示,將推廣精準式陷阱,再配合法律制定,以及推動獵具實名制,希望避免保育類動物憾事不斷發生,而在還未達成目標前,希望透過民眾具備動物保育意識,主動通報動物受困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