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正式啟動修憲工程,12號台灣基進公布5大修憲方向,除了將「國家統一」改為「台灣共和」,把「大陸地區」正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也要求總統應每3年,定期檢視憲法施行情形,藉此逐步從修憲走向制憲程序。
台灣基進身為獨派政黨,可望在這波修憲浪潮下,推進台灣邁向「新國家」,不過被問到是否贊成,前總統陳水扁的「國中有國」、原住民族專章入憲說法,修憲委員會成員之一的立委陳柏惟回應,這是否已在原住民族社會中達成共識?有待商榷,但予以尊重。
(台灣基進立法委員 陳柏惟:
我的認知是原住民是台灣的主人,對於國家這個容器它要有一個邊界,才能夠裝得下裡面的東西,如果原住民族他們有其他的想法,我想這個東西都是可以討論的)
不過立委鄭天財認為,當時陳水扁提出原民專章的時空背景,已與現在不同,因此接下來,如何將專章條文,保留完整精神地增修入憲,成為目前重要工作。
(國民黨立法委員 Sra Kacaw(鄭天財)阿美族:
因為當時陳(水扁)總統的時代,他之所以提憲法原住民族專章,是因為他要提出的是新憲法,當然我們就有機會 (提)專章,那現在是因為是增修條文,怎麼樣再把那些專章的條文,能夠整理成為一個很完整的條文,這個是現在目前很重要的一個方向)
(民進黨立法委員 陳亭妃:
第一階段是提出所謂的,正常國家的議題,那其實第二階段,我們有思考所謂的原民權,那這些部分就會牽涉到,到底我們原民權的部分,到底是要以專章或是專法,或是要入憲的方式)
至於民進黨「正國會」立委,早在日前率先提出「邁向國家正常化」的修憲提案,也獲得超過半數立委支持,預計第二階段將思考納入原住民族權益,不過究竟是否同意以專章形式納入?民進黨團將尊重多數學者專家與原民立委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