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記者
Husung Nahaisulan (曾世偉) / puljaljuyan (李耀維) 台北市

"績優運動選手就業輔導"上路 培育優秀人才

運動選手奉獻自我,參與國際各項大小賽事,為國爭取最高榮譽,他們不僅僅是運動員,更是我國體育運動最重要資產。但隨著年紀增長或健康因素,運動員逐漸遠離鎂光燈焦點,而這時他們需要的是一分退役後的職涯規劃。

(運動員 林宗翰 阿美族:
希望往有關運動這方面,去找工作這樣子,就是像是教練,比較會朝向國家訓練)

過去體育署透過績優運動選手就業輔導辦法,規劃退役選手擔任運動教練,但因為資格申請門檻太高,包括奧運的田徑、游泳、體操前8名,或正式其他項目前3名等,。而為了強化運動員退役後的生活照顧,體育署日前也修正辦法,放寬標準及擴大輔導就業對象。


(記者 Husung Nahaisulan (曾世偉) 布農族:
教育部體育署,將優秀運動就業輔導方案,申請就業資格的對象,從原本的特優 優秀的運動選手,也增加了優良達標,或參賽運動選手,讓這些運動選手得以發揮,他們的運動專長)


(體育署競技運動組科長 周德倫:
優良運動選手大概我們,把它擴增到你只要有參加奧運,你不一定要有成績,你只要有參加奧運,包含亞運的一些正式項目,我們也開放到前3名,至於第四類也就是,參賽或達標運動選手,那個部分可能就,更加的寬鬆,你不見得最終會去參加奧運,可是這一類的選手,我們會認為說你能夠達標,表示你的競技水準,已經到達一個很高的程度,讓你有這個機會,能夠來參加我們的,就業輔導的申請)

體育署表示,未來每4年將聘用100名退役選手,分派到各級學校、基層訓練站,投入基層培訓工作,挖掘優秀運動選手人才,逐步開拓就業機會。


(運動員 溫連宗 阿美族:
我覺得對亞奧運選手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然後對非亞奧運的,運動員項目,希望也有像我們這樣子的機會,能夠回偏鄉去表現他們的,專長或專項運動)

不過,有立委及教練指出,其實國內退役選手報告調查,仍然粗糙,建議與協會、社團或長期投入專項運動的教練合作,建立媒合發展資料庫,同時提供運動員正確的職涯規劃觀念。


(台灣原住民高爾夫協會理事長 馬耀福佑 阿美族:
對於體育人才的職涯規劃,要提供正確的觀念,才不至於從小學過於投入,冷門的項目,過了23歲生理巔峰之後,好不容易拿了,奧運亞運的金牌,到基層訓練站擔任教練之後,發現自己是很好的選手,但不是一個很好的教練,而鬱鬱寡歡)


(民進黨立法委員 Asenay Daliyalrep (陳瑩)卑南族:
除了有退役球員資料以外,我都希望說,ABC級的棒球教練,還有成棒球員等等,都應該要納入調查,了解說這些球員他們,在退役之後的工作情況,跟動向,我們才可以依照球員的需要,去擬定相關的政策,提供合適的協助跟輔導)

體育署表示,由於是首次開辦,會持續蒐集意見做檢討。並指出退役選手擔任運動教練業務,由國訓中心執行,考量運動教練施教對象具有學生身分,將採取高密度管理及審核機制。因此,特優、優秀選手只要提出申請,國訓中心審核後直接輔導就業。優良、達標選手,必須經過國訓中心甄選、書面審查及面試程序。

10月9號開始報名,11月10號公告錄取的30人名單,錄取者會在12月1號,到明年的2月28號,進行為期3個月職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