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檢視水利署透過前瞻計畫經費,推動的「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執行成效!「台灣河溪網」走訪15縣市,以生態改善功能、社會功能、計畫執行,以及設計四大面向來評分,針對48個水環境改善案進行現勘,評選出金蘋果跟爛蘋果獎,號公布第二屆評選結果,苗栗西湖溪整體環境營造銅鑼段,獲選為本屆爛蘋果之一。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 王豫煌:
那大家可以看到,這個高灘地的部分,前端這邊是前期的工程,興建的這個堤防,那在堤內的話,這些高灘地的植被,那是因為這個計畫,它把原有的這些植被,濱溪的植被剷除掉,種了這些外來的景觀園藝的物種,我們也看到自行車道在這邊,嚴重影響這邊野生動物的棲息)
無獨有偶,金門縣「金沙溪流域水環境改善計畫」,以及「列嶼清遠溪水環境改善計畫」,也因水環境施作工程大幅影響原有生態,像是金門歐亞水獺跟水鳥等棲地,都因此縮減。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李玲玲:
本來是只要做護岸,反而在河道裡面大肆開挖,另外原本自然植被的自然護坡,改成水泥化而且是非常陡直,讓動物根本沒有辦法有效地運用,那整個環境棲地大幅破壞的結果,是即便到現在,施工完畢已經一年多,最近的調查研究也顯示,水獺在當地的活動已經減少)
而獲選為金蘋果獎的,則有台南市「鹽水區月津港水環境改善計畫」、高雄市彌陀區「彌陀漁港水環境改善計畫」。但整體而言,仍有45.8%因水環境改善計畫造成生態劣化,對此立委洪申翰表示,接下來將要求水利署進一步改善。
(民進黨立法委員 洪申翰:
據我的了解,目前確實水利署,還沒提出非常非常具體改善的作為,我們接下來預計在,接下來的前瞻基礎的審查裡面,要求必須把生態檢核,公民參與 資訊公開,還有一個很重要是,這段時間大家提出來的要有藍圖計畫,這幾個最重要的原則,要求要訂進去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執行作業注意事項中)
中央挹注大筆經費,改善地方水環境,但要如何維持生態環境?「台灣河溪網」召集人廖桂賢呼籲,地方政府也應聘請在地公民團體擔任諮詢委員,提出更好的改善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