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門鄉大社與德文部落部分區域,在莫拉克風災時,被劃設為安全堪虞地區,族人分別遷村到禮納里跟長治百合永久屋,導致屏31縣道、德文到大社部落路段遭縣府解編,為了替部落尋找出路,三地門鄉公所將解編道路,申請為專用道路,並在7月獲得核准,公所初步規劃推動生態遊程。
(三地門鄉民代表 勒格艾 排灣族:
政府能不能儘快地,把安全堪虞的部分,能夠儘快地確定)
而遷居後的原居地,該如何發展,攸關安全堪虞地區能否解除。日前立委伍麗華與營建署曾召開會議,營建署表示,舊居地是否安全無虞?由地方政府來認定,但屏縣府卻有不同想法。
(屏縣府原民處長 顏成仁 排灣族:
當初都是中央邀集專家學者,來做一些(安全堪虞)評估,如果要重新再一次,來做安全評估的規劃,希望中央能夠來協助,我們地方政府相關的資源)
屏縣府願意啟動安全堪虞地區的鑑定,但需要中央挹注資源。另外,在永久屋居住空間不足與缺乏耕地的情況下,部分永久屋族人,希望能返回舊居地生活,或經營民宿來發展部落觀光產業,希望重新檢討遷村時所簽訂的三方契約。
(屏縣府原民處長 顏成仁 排灣族:
有遷來我們的永久屋基地,當初是有契約的,所以他是不能回去原居地,來居住使用,除非他放棄了永久屋的權利)
(三地門鄉民代表 勒格艾 排灣族:
因為(永久屋)這裡已經飽滿了,那個(舊居地)地方,現在變成我們又被卡在,我們又不能去發展,不能去推動部落的一些想法,可以做協商,怎麼樣再去做使用)
(三地門鄉長 車牧勒薩以‧拉勒格安 排灣族:
能夠修法,我們希望把永久屋的土地,能夠劃編為原住民保留地,把這個土地的所有權,也給災民)
族人表示,搬遷永久屋居民只有房屋產權,而沒有土地所有權,舊居地的土地與房屋又處處受限,永久屋居民所面臨的困境,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重視與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