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出品的台語片 "泰山寶藏",講述二戰後,一群人各懷目標的尋寶故事,經過數位修復,27號在 "世界影音遺產日 守護國家寶藏" 記者會首映。 [[可放修復前/修復後影片]] 文化部次長彭俊亨說,台灣豐碩影視聽資產,呈現文化多元樣貌。
(文化部政務次長 彭俊亨:
影視聽這個資料的保存,其實就是,怎麼樣去喚起人民跟土地的,這個記憶的連結,那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在今年的這個主題,是Your Window to the World,就是這些影視聽的這些資產,其實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可以遠眺 ,我們無法親臨的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而擔起影音數位修復這項重任的國家影視聽中心表示,還有無數塵封在暗處的珍貴影音,值得民眾欣賞收藏。
(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 藍祖蔚:
就像蕭雅全導演所說的,影視聽中心是一個巨大的冰箱,裡面有非常多,精彩的電影的影音資料我們希望將來能夠逐一解凍,讓當下的台灣人 ,讓未來的台灣人,都知道我們曾經走過的那段歲月)
而"泰山寶藏"片中呈現原住民族形象,雖以"馬來亞",也就是馬來西亞前身為背景的"土著"樣貌來描述,背景音樂卻取用阿美族傳統歌謠 "賞月舞" 旋律,影評人Yawi 認為,可見導演有意識表現台灣原住民族形象。不過,Yawi 也提到,樂見更多破損塵封的台語片修復完成,因為台語片過去受到威權結構刁難的無奈情境,也確實發生在原住民族身上。而即使過去電影對原住民族描繪形象,不見得完整且正確,透過修復老片重新播映,也是讓更多民眾重新開啟多元視角的好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