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8
記者
gese paljaljuman 屏東瑪家

推動"原民智慧創作保護條例" 開辦共識座談會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不僅讓國內外遊客,認識原住民族樂舞文化之美,園區內的傳統建築風貌,傳承了部落建築知識與工藝,是原住民族文化保存的重要據點,也是培育原住民族藝文幼苗的搖籃。

(原文發中心副主任 簡明雄 排灣族:
我們文發中心主要是要來呈現,原住民族的文化藝術的一個場域,或是一個地點據點)

原文發中心的樂舞劇團,歷年來透過田調與採集,製作16族的經典樂舞,每年展演約700場次,為了避免在未經授權下,造成歌舞展演可能侵害部落傳統智慧權的情況下,原文發中心從去年起,陸續和拉阿魯哇族、鄒族特富野社、卡那卡那富族及大馬蘭阿美部落,完成非專屬授權簽約。

(拉阿魯哇文教協進會總幹事 郭基鼎 拉阿魯哇族:
園區在學習我們拉阿魯哇舞蹈的時候,給予部落相當多的尊重到部落學習,對於園區我們有高度的信任,除了在我們整個族群文化的傳承上,是有幫助的之外,也可以讓我們的文化,提高我們的能見度)

(卡那卡那富族傳智權申請代表人 孔賢傑 卡那卡那富族:
文化發展中心它肩負著,整個台灣原住民族的一個文化推廣,那我們也了解不只是要被保護,我們的文化還要被推廣,所以透過這樣的簽約,希望讓台灣或者是世人,認識我們卡那卡那富族的,傳統文化歌舞祭典)

原文發中心特別舉辦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共識座談會,邀請已授權簽約,及正在洽談簽約的部落,除了進一步認識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也能了解中心在簽約授權後的實際執行狀況,目前正與多個族群進行洽談授權工作。

(原文發中心副主任 簡明雄 排灣族:
未來還會一個一個部落,或是一個一個族群做探訪做說明,甚至完成(非專屬授權)簽約)

原文發中心表示,期望未來能獲得各族群與各部落的信任,透過非專屬授權簽約,保障部落的傳智權益,也讓文化園區能成為原住民族文化教育、保存與傳承的場域,以及向外推廣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