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記者
綜合報導 台北市

近10年17件重大兒少性侵案 11件在學校

新竹市一所國中,今年6月爆出棒球隊集體性侵案,學長多次霸凌、性侵學弟,但校方處理態度消極,引發各界嘩然。而今年上映的國片「無聲」,改編自真實事件,南部啟聰學校曾爆發集體性侵案,不只拿下金馬獎,也掀起國人對兒少性侵的重視。監察院分析近10年,發生17件重大兒少性侵案件,其中有11件發生在學校,6件發生在安置機構,且加害者超過半數,都是有權勢者。

(監察委員 紀惠容:
這裡面還有老師調校,持續加害學生,這個加害人是老師、教練,長官權勢者就占了13件。)

學校本該是學生安心受教育的地方,一夕之間淪為性侵場所,根據通報案件統計,小學到高中的被害人,占了整體兒少性侵的94.3%,去年12歲,到未滿18歲的受害者,高達4267人。這項研究打破過去認為受害者多為女性,17件重大兒少性侵案件,有247位受害者,男性受害者高達124人,還比女性受害者多1人,更有部分受害者轉為加害者。監委指出,揭弊者要揪出性侵狼,往往面臨勢單力薄,礙於權勢、機構文化,困難重重。

(監察委員 葉大華:
揭弊者的角色非常非常地重要,即使法令都已經非常地多,也有相關的機制,可是他真的就只是在針對責任通報的角色,怎麼一開始,第一個鈕扣扣錯的時候,立即有人去提醒 那個很重要。)

揭弊者盼不到正義到來,恐釀成嚴重心理創傷,此外,多數兒少被害者選擇隱忍,監委擔憂,恐藏有更多黑數;加上智能障礙者,陳述能力較差,導致起訴率低,學者建議,應完備性侵揭弊程序,建構第三方調查跟審議機制,同時加強兒童人權教育,打破不敢求助的沉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