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新北市都會區原住民族群居聚落的發展歷程,30年前政府視三峽地區大漢溪行水區的原住民族聚落為違章建築,而屢次拆除原住民家屋。終於在2002年,新北市原民局突破法令限制,以"專案特准"方式為其家戶編訂臨時門牌,並逐步解決族人設籍、就學及滿足部落供電等基本民生需求。直到2016年採"三三三模式"專案貸款,由族人自立造屋,42家戶在2018年完成安遷至"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稱為"三峽聚落",而這裡的talo'an聚會所,終於在12月20號落成啟用。
(新北市副市長 吳明機:
一看到這個園區真的是非常地驚豔,這個其實是一個讓我們的原住民族,在都市的原住民族營造一個都市聚落,一個非常理想的一個園區。)
對都會區原住民族人而言,聚會所與族人生活密不可分,可以作為老人日托關懷站,也可自辦市集活動,傳承互助合作的族群核心精神。
(三峽聚落居民 黃傳嚴 阿美族:
當然聚會所有很多的功能,可以傳承我們原住民的文化,比方說母語,還有豐年祭,很多的一個文藝方面,可以在聚會所裡面,可以互相地彼此鼓勵。)
(三峽聚落居民 林明雄 阿美族:
(對於)祭典是很大的幫助,就是像豐年祭這種活動,就是像我們有些青年會,有些會有那種文創的東西,我們也會在聚會所舉辦。)
三峽聚落的talo'an聚會所,由中央原民會挹注經費,保留原木外牆設計,結合周邊地景元素,為居民量身打造而成。
(原民會副主委 Qucung Qalavangan(谷縱‧喀勒芳安)布農族:
我們利用前瞻計畫的預算,補助新北市政府3千萬元,來協助我們三鶯部落的公共設施,這個公共設施包括,我們的藝文廣場,還有我們的農耕區, 還有我們運動的籃球場,包括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我們的聚會所 talo'an。)
(新北市原民局長 Wagi‧Taro (羅美菁) 泰雅族:
我們原生態農園,另外一個是我們的野菜農園,我們都利用這兩個場域,讓我們的族人自給自足之外,還可以把耕作的傳統的植物,包括我們的食材,都可以做很多的銷售。)
新北市第一座示範型都會區多功能聚會所落成啟用後,未來將與台北大學等鄰近社區連結,扶植聚落農場等原民經濟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