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磨兒國小展現力與美的勇士舞,為"藝。起。趣"作品發表揭開序幕。
由地磨兒國小25位畢業班學生與3位老師及藝術家馬郁芳,共同創作出25幅的牆面繪畫創作,學校將師生繪圖的足跡與筆觸,從校園蔓延到校外,在文化園區內完成了富有童趣的"壁畫畢畫"作品,畫中傳達的意涵,由學生來親自解說。
(地磨兒國小畢業班學生 kalesekes 排灣族:
不管是有結婚或是學校有活動的時候,vuvu都會把我打扮的很漂亮,然後我就把排灣族女孩,那典雅溫柔有氣質的我放在圖上,(很像你喔?)然後永遠記住vuvu對我的期待。)
(地磨兒國小畢業班學生 ritjag 排灣族:
很多年輕人為了賺錢養家,離家背井忘記了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排灣族文化,而我希望我能藉由這張圖,能喚醒還在沉睡中的年輕人。)
(藝術家 馬郁芳 排灣族:
我們72屆的畢業生走出校園,把他們現在最帥最美麗的模樣,能夠紀錄在文化園區的牆面上,那除了他們自己之外,他們也畫了很多,他們在這個6年當中學習,就是成為真正的人,路上所有的經驗加入他們的創作裡面。)
佇立在園區入口處,高聳亮眼的"祕密花園",是藝術家安聖惠的作品,以蝴蝶、植物等意象呈現,由於園區過去曾是紫斑蝶的飛行途徑,加上蝴蝶在排灣與魯凱文化中象徵敏捷、速度,去世的獵人或親人更被喻為化成蝴蝶守護山林,希望藉作品來傳達人類與大自然的"共生"關係。
(藝術家 安聖惠 魯凱族:
其實做為一個原住民,我們一直在沿用過去祖先的智慧,祖先曾經說過什麼,可是真正能夠進入到自然裡面,去感受自然帶給我們的(經驗),我覺得那種共生的概念,能夠延伸繼續延續下去。)
原文發中心表示,這兩件藝術創作,呈現了不同的創作手法,製造出不同的有趣對比,卻同樣述說著屬於自己回憶中與土地間的連結,分享生活記憶中的趣事,也為園區注入滿滿的藝文氣息,更增添新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