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流浪犬問題,最近又浮上臺面。為此花蓮縣府,特別在七星潭,啟動誘捕絕育計畫,並給犬隻戴上"矯正棍",改善狗狗追人的習性。
在部落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狗,除了居家警示,在進山狩獵、田間工作時更是不可或缺的好夥伴。但有些狗狗地域性強,常有追車、追人行為,為了防止意外,族人利用祖傳不傷身的方式改善狗狗習性。
(Kalala'部落在地居民 Suni Fiday(楊明林) Amis
Raqit
是阿公跟我這樣講,綁一根木頭吊起來,去阻礙牠的行動,牠追起來的時候,腳會打到會很痛,牠就不會去追車了,那個就是警告,你小心了,因為我的小狗之前也是在追車,(就按)照以前阿公時代的那個方式,目前很乖不會再咬人,也不會追車了。)
花蓮知名觀光景點七星潭,每年吸引至少30萬名遊客到訪,但犬隻追逐事件,時有所聞。
(七星潭攤販管理員
kemuwan tu baliwan
有時候牠也會攻擊,有時候對遊客牠也會攻擊,(是怎麼樣的攻擊?)牠會追啊,人家騎摩托車牠也會追,騎單車牠也會追,走路牠也會追。)
動植物防疫所統計,七星潭遊蕩犬超過100隻,並有增長趨勢 。對此縣府啟動誘捕絕育計畫,至於會追人的犬隻,則會仿造部落方式,幫牠們戴上PVC水管改裝的矯正棍,改善追逐事件。
(花縣府動植物防疫所保護股代理股長 張秉浤
Raya na kemuwan tu pasan
其實狗狗也很無辜,可是民眾也很無辜,會造成雙方面的衝突,所以我們覺得是把牠們減量跟行為矯正,是很必要的狀況,如果牠們有裝上這個矯正棍,然後在追逐過程中發現說,會有一個受限的動作,一般來說3到4個禮拜,就會慢慢有這個成效出現,那等到牠完全不會追車咬人之後,行為真的改善了,我們就可以把它做一個取下的動作。)
花縣府指出,花蓮縣內約有1萬隻遊蕩犬,縣府希望擬定動保自治條例 ,策略性進行誘捕絕育計畫。而興建中的狗貓躍動園區,3月即將完工並開始安置,縣府呼籲民眾,不任意棄養,才是最大治本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