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墜谷的這臺國軍運補吊卡車,就是在經過雲山替代道路時,因路況不佳墜谷,這條道路原先是連接民生跟雲山部落的農路,因為生活及產業需要,當地居民自主出錢出力通了一條路,但路況真的很不好。
(清泉部落居民 Pasang 泰雅族:
路面真的是太差勁了,開那個摩托車也一樣,都是要這樣,我們會慢慢地開 怕就是危險,如果說開快的話,那個輪胎會磨損,會飛 對對對)
整條道路又彎又窄,其實每當大雨中斷通往大霸尖山的大鹿林道時,"雲山替代道路"就成了當地唯一連外道路。
(清泉部落居民 Yumin Batu 泰雅族:
大颱風崩山的時候,2個月3個月,15公里都死光光了,沒有辦法去 進不去)
(五峰鄉代會副主席 秋美玉 泰雅族:
如果碰到主要道路大鹿林道,它崩山的時候,我們就有一條替代道路可以走,那就是我覺得,這個就是我們的那個救命的一條路)
不只當地部落居民會使用,由於樂山基地物資需要運補,軍方也是這條道路使用者,包括林務局人員巡山,同樣都要靠這條路進出,因此7年前居民們就開始爭取修路經費,過去前兩期路段整修工程已完成,至於第三期北段的4公里改善工程經費,因為高達6千萬元龐大費用,誰要負責出錢?立委孔文吉居中協調會勘。
(國民黨立法委員 Yosi Takun (孔文吉) 泰雅族:
那這一期的話可能,它的規劃經費可能預算稍微到, 可能有到6千萬,也就是說每個部會各4分之1,行政院是指示說是由原民會,召集這4個部會,就是未來的經費的一個分配)
(原民會公共建設副處長 章正文 排灣族:
2月4號有開過會議了,所以這部分大概底定了,所以工程經費需求也將近要6千萬,所以這部分我們是做,最後的一個文書上的最後確認,就可以來做 ,我們分工來執行)
經過會議協調,以及參考過去幾次道路維護經驗,最後確認由原民會、林務局、雪霸國家公園及國防部各相關單位,分攤道路維修經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