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8
記者
綜合報導 台北市

新發明!省力機具穿上身 農民省7成肌力

根據統計,農民的"職"業傷害,超過9"成"、是因為體力使用過度,引發骨骼肌"肉"傷害,為了減輕農民負擔,中山大學副教授林韋"至",開發省力機具,穿戴在身上,疏果"綁"藤,最高可以節省7成的力氣。

採收番茄時,農民雙手要長時間抬起,也有不少農作物,像是葡萄、苦瓜等,種在棚架上,當要綁藤、除老葉、甚至套袋時,兩手都得持續舉高高,一舉就要好幾個小時,現在農民只要穿上這套省力機具,長時間抬手臂,就不再那麼痛苦了。

(農業技術團成員 邱旗男
(會覺得手廢了還是怎麼樣?)快不是自己的手了啦,(以前都要咬牙去做這些事?)要撐著要硬撐,但是有這個之後有沒有,你就不用撐得那麼辛苦。)

這套「農用穿戴式省力機具」,是中山大學副教授林韋至,在農委會的補助下研發的,重量只有1.95公斤,跟揹背包差不多,而且完全是透過機械減力機構,不需充電與保養,讓農民在田間使用很方便。

(中山大學工程系副教授 林韋至
我們不能再用傳統,例如說引擎馬達的方式電池,因為農民在戶外的工作環境,所以一定要輕跟有功效,穿戴式的省力機具,就可以幫助農民把手提起來,有點像是你在游泳的這個浮力。)

林韋至教授與研究團隊,經由肌電訊號儀器測量,發現使用省力機具,最高可減少7成肌力消耗,一般也能達4到6成,在彰化種植葡萄超過25年的農民認為,這套設備應該更能吸引更多青農、投入農業。

(彰化大村農民 吳錦華
種田這個比較累時間比較長,所以就比較沒有人願意做,可能有一些這些輔具,我們可能比較年輕一輩,可能會覺得說現在比較輕鬆,比較不會那麼累。)

109年農委會已合作製作80套,放置全台各地農改場,現階段1套價格約3萬元,目前已經有企業行,與中山大學簽約技轉,預計今年第一季可量產上市,農委會也將與業者申請,將它納入農機補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