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第一線上的多元產銷,是否真如農糧署數據nisausi,來得起奏效了呢?花蓮瑞穗的文旦柚產區,是僅次於台南麻豆文旦柚的第二大產區,他們透過了農糧署的農產品多元循環挹注經費收購大果,來維持市場供需價格,但對地方農民而言,還有哪些是可以加強的caay kataneng?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攤開農糧署108年農產品多元循環利用的數據,八項產品當中,文旦以執行經費9938萬元居冠。對此,國內第二大產區的花蓮瑞穗鄉農會總幹事表示,每年瑞穗產量約4500萬台斤左右,在氣候及市場供需等影響下,若沒有調節制度的介入收購大果,價格崩盤將相當快速。
(瑞穗鄉農會總幹事 黃盛皇:
cungkanse 黃盛皇
每一粒的重量,大概是在800克以上,那或者是外觀不好,賣相不好的部分,我們才去啟動收購,這個格外品的部分,那如果說真的,處理的速度來不及的話,文旦柚它開始腐爛,或者是有酒味跑出來的時候,我們才會去做堆肥的部分)
執行後確實穩定市場交易價格,從預計的12.5元回穩到一公斤23.2元讓整體產值大幅提升,只是當地文旦柚農是否真的有感?'
(聲音來源:瑞穗鄉文旦柚農 余新德 阿美族:
misawentanay 余新德 Amis
有啊被收購啊,有時候它只有規定,才500公斤啊,好像沒有效,因為他收的產量很少,我們的大果,若是5000斤的話,他只收500斤,你看他其餘的要送到哪裡)
(聲音來源:瑞穗鄉文旦產銷第四班長 Kacaw Palus (黃源泉) 阿美族:
Kacaw Palus (黃源泉) Amis
是沒錯,最近是有(收大果),可是說看有地方銷的,當然是比較好啦,對農民比較好)
對此,瑞穗鄉農會總幹事一再強調,多元循環利用並不是要全數收購,而是制定策略後讓市場供需回穩,但對於文旦柚農來說,如何協助地方農產拓展銷售通路,也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