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品牌、裝置藝術到書籍繪本。高雄師範大學藝術產業原住民專班學生,用不同形式,呈現與自身文化,或是家鄉有關的藝術作品,其中學生甚至取得佳平部落傳領袖家族授權,重現遺失的排灣族雲肩。
(藝術產業原住民專班學生 legeay 排灣族:
老人家製作這些東西,都是用他的心意用他的,對孩子的期望與盼望製作出來的,這些雲肩或者是這些服飾,那我要表達出來說,這是一個父母或長輩,對孩子的期望與盼望。)
(藝術產業原住民專班學生 曾沛文 布農族:
我呈現最主要是,我自已內心最深的感受,就像作品它有分成兩半,然後一邊是我的挫折與失望,一邊則是我成長我原諒的自己,我修復的過程。)
展覽主題命名為"形識意流",主視覺是結合「泰雅、魯凱、阿美、排灣、布農」五族圖騰所建構,象徵每位畢業生,都能用屬於自己的藝術表象,呈現自身文化。
(指導老師 陳立恩:
那這個名稱就是他們希望,由他們透過原住民的文化,以及他們來到高師大所學到的,設計也好創意也好或是藝術也好,美術的表象方式也好或是技法也好,透過這些新的媒材方式,將他們的文化做一個新的演繹。)
(高雄師範大學校長 吳連賞:
那我希望將來有機會我們也來開辦,藝術產業碩士學業學程,運動競技產業原住民碩士學位學程,乃至於語言文化的碩士學位學程,如果外部資源投入我們內部資源投入,那我想將來高師大對原住民的照顧,我想更加可以開花結果。)
高師大目前全校已有400位左右的原住民學生,校方也向中央爭取,每年約100萬至200萬元的教學研究經費,未來也會增加學程,讓原住民學生有更多發揮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