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原住民族的語言,也正式納入國家語言之一。中央原民會也積極推動相關復振文化語言計畫,排灣族語推組織在109年暑假,進行青少年學習營,把學習場域拉到屏東瑪家鄉舊筏灣部落,來自全台各地的排灣族都會區原住民學生聚在這裡,展開族語文化學習營。帶您來了解這則專題報導。
國家為尊重各語言的多元性 平等發展及傳承延續,107年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我們原住民語也正式納入國家語言之一,中央原民會也積極推動,相關復振文化語言計畫,其中在暑期及年祭間,讓學生及青年,有機會修習原住民語,生態知識及傳統倫理與文化,更是原民會及教育部,重視的一環。
排灣族語言推動組織,來到海拔800多公尺的舊筏灣,辨理青少年族語學習營,讓都原學生與青年,從實際參與實物體驗,情境陶冶及情境的對話中,強化族語及文化上的學習記憶,並在真實環境生態的陶冶中,漸漸開啓學習的動機和熱情,讓學生與現代族人青年,找到族群的價值與優越感,並能拾起心中的自信與族群尊嚴。
祭司用鐵器禮刀,一一為參加的學員祈福加持,來自全台各地排灣族,都原學生以及青年們聚在這裡,展開族語文化學習營。
這裡是kapayuwanan(舊筏灣),是排灣族的重要發源地舊遺址之一,位在屏東瑪家鄉舊筏灣部落,要來到這裡,GPS幾乎派不上用場。
(排灣族語推組織理事長 拉夫琅斯 排灣族:
panirsirngen do asa ka ciponan 拉夫琅斯 Paiwan
把學員帶到舊部落,就是希望讓他們看到舊部落的山,並真正走到山澗溪河,到山裡真實體會過去老祖先如何耕作,到山林間尋找對自己有幫助的事,讓青少年真正體驗過去的生活樣貌,讓他們瞭解文化的核心跟,學到族群的靈魂)
(口述故事講師 Qidis(邱霄鳳) Paiwan:
mangananao so cirecireng a sinsi Qidis(邱霄鳳) Paiwan
設計學習課程目標沒有定很高,我們只希望青少年能夠學會生活,就像老一輩的人,環境再惡劣也能活下來,不可以不知道上天所創造事物用途,什麼植物可以吃,什麼事物可以救你一命,我們的想法就是,要教導青少年這些知識)
(排灣族語推組織理事長 拉夫琅斯 排灣族
panirsirngen do asa ka ciponan 拉夫琅斯 Paiwan
他們學到了如何抓螃蟹 抓蝦,瞭解狩獵 捕撈的基本概念,他們親身經歷整個過程,相信這些山林知識,都深植在他們心中,或許在這一次帶青少年到舊部落,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記憶會是,帶領著他們回來部落工作,開始努力傳承文化和復振語言
(文化講師 Ritjag(洪仁光) 排灣族
mangonongononong so iweywawam a tao Ritjag(洪仁光) Paiwan
為什麼以前老人家,在砌牆的時候,為什麼都不會倒,因為它有一個概念就是說,石頭都要相接,你看這一塊,這一塊下面一定會有疊,壓到2個有沒有,它就不會往外面倒了,這個跟這個一定要有一個長的(石頭),它的力量就不會往外面,所以說石板屋為什麼不會倒,一定有它的原理)
聽著老師也是在地舊筏灣族人,介紹過去石板家屋,砌石的傳統工法,讓學員們不僅認識石板家屋的構造,也認識過去長輩們,如何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智慧,學員們身歷其境,在石板屋內聽著古調老師,分享石板屋重建的故事。
(古謠講師 Adruway(周美玲) 排灣族
mangananao so anood a sinsi Adruway(周美玲) Paiwan
我們家大概在民國61年的時候遷下來的,我們遷下來之後就沒有再回去了,我們整個石板屋就整個坍塌了,就是坍塌了,剛開始我們每次回部落的時候,都是去別人的家,所以那個時候爸爸就想說,不行啊 這樣子每次都去別們家,看我們很可憐,所以爸爸就開始蓋這石板屋,那時候他(父親)很單純的想法,以後我們有可以休息的地方,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說,以後會蓋石板屋,沒有人會蓋石板屋,所以那個時候,他就想說要教弟弟蓋石板屋,所以除了可以讓我們就是休息之外,他的另外一個想法是說,以後imaza(這裡)就是可以學習的地方)
(排灣族語推組織理事長 拉夫琅斯 排灣族:
panirsirngen do asa ka ciponan 拉夫琅斯 Paiwan
這個孤挺花跟這個文珠蘭2種,是種在哪裡,我們田裡的交界,跟隔壁鄰居的交界,還有我們,家戶的建地的這個交界的地方,因為它可以世世代代在這個原地,幾千年幾萬年大概都不會死掉,vuvu他們很聰明,把這個(孤挺花)放在交界的地方,它世世代代就會在那個地方)
生活在山林的排灣族,和植物的關係相當密切,就連計算日子的曆法和,作物防治病蟲害,也離不開大自然植物。
(排灣族語推組織理事長 拉夫琅斯 排灣族:
panirsirngen do asa ka ciponan 拉夫琅斯 Paiwan
這個山芋在過去我們的生活當中,它算是一種一年生的植物,所以它就變成排灣族,我們的曆法,vuvu他們的智慧,已經達到說,我這個植物幾月分種,會避免什麼蟲,幾月分採收 什麼時候採收,不能超過幾天,不然會有什麼病蟲害)
(排灣族語推組織理事長 拉夫琅斯 排灣族
panirsirngen do asa ka ciponan 拉夫琅斯 Paiwan
青少年族語學習營學習民族植物,就是帶他們真實的走到山林,甚至帶到原始森林,這樣子他們才能知道世上天地萬物,從小草到大樹都有先祖留下的智慧,透過前人所看到的 所經歷到的,帶給後代無限的好,其他包括食用植物 藥用植物,建材植物以及祭祀植物等等,這些都要教導青少年,讓他們真正瞭解)
排灣族最美營養價值也高的傳統食材紅藜植物,過去是用來釀製傳統小米酒的紅麴,這對年輕的族語老師姊妹花,從母親那裡學到了,排灣族式微中的傳統小米釀酒法,目前也積極在部落和學校推廣。
(傳統美食講師 惹絲日思 排灣族
mangananao a sinsi 惹絲日思 Paiwan
在過去的傳統 ,a kemasicuai(在過去),如果你不會釀酒,尤其是女孩子,這個是只限女孩去釀的哦,去做的事情,這個也是,可以說在你女人的一生,在決定你這個女人,成為是真正的女人,它的價值在我們排灣族,像祭典 結婚什麼婚喪喜慶,一定是酒,靈媒在祭祀的過程,一個一定是,那個叫venatik(彈酒儀式),venatik(彈酒儀式)一定是用酒,雖然我們是用唾液,唾液很神奇,很多人都說不敢喝,如果你不加唾液(小米糰)很硬,你的力道,你的全身的力量,再怎麼使勁出來也沒有用)
自己的食材自己做,老師將削地瓜的,3種不同形狀的單詞用族語說一遍。,學員們跟著複誦,身歷其境做中學族語。
(排灣族語言推動委員 瑪藟姿 排灣族
milimowang no cirecireng a tao 瑪藟姿 Paiwan
kacicuayan(過去),我們會這樣子kemaljap(地瓜片)),我們的儲存食物的方式,因為有時候要保存很長的時間,我們就是把地瓜一片一片的處理,一片一片的拿去日晒,晒乾了之後,他們就放到糧倉保存好,我們在製作的過程,這些傳統的東西,我們的語言就會被找回來)
為了讓孩子邊學邊玩,透過兒歌和族語隊呼的設計,採分組比賽,讓學員在輕鬆歡樂環境,認識詞彙和歌詞內容的意義。
(排灣族語言推動委員 瑪藟姿 排灣族
milimowang no cirecireng a tao 瑪藟姿 Paiwan
isu isu 就是搗小米的動作,我為Tivulangan所準備的食物,就是他去舊筏灣回來,當時我就跟小朋友說,那個Tivulangan是到舊筏灣,跟小朋友說你們知道舊筏灣,就是我們所在的這個地方,Tivulangan就是來到這裡,小朋友聽了很開心,都說原來payuwan就是這裡,把孩子帶到以前老一輩生活的環境,像有傳統烤肉架,或者有木炭的現場,學員就可以起火,他們很快就會明白歌詞內容,也才明白歌詞原來在說什麼,他們也會說了)
另外主辦單位,也安排小朋友學習製作鼻笛,鼻笛對排灣族而言,不僅是男性追求心儀對象的樂器,也下思念故鄉或故人時所吹奏的樂器。
(製作鼻笛講師 卡比都萬 Paiwan
mamareng so pazyazyaken a sinsi 卡比都萬 Paiwan
鼻笛它到底是模仿什麼動物,像我們就說是百步蛇對不對,你們知道百步蛇在什麼時候,它會發出聲音嗎,就是有些研究人員,他會覺得我們這個好像不可考)
製作一支鼻笛,不但費時又費工,除了竹材活廣竹取得不易之外,必須到深山採集,取材回來之後,陰乾 取段再來穿孔等步驟,透過實際操作,小朋友更能體會排灣族鼻笛製作的美學。
(少年學員 Adriv(阿力夫) Paiwan
macinanao a tao Adriv(阿力夫) Paiwan
我是Adriv,vasa(芋頭),vurasi(地瓜),hana(花))
學習營的最後一天,就是進行族語的學習驗收,小朋友除了用族語自我介紹之外,至少也要會講3種以上詞彙才算過關。
(原民會排灣族族群委員 Puljaljuian(古英勇) 排灣族
iing do yanminkay Puljaljuian(古英勇) Paiwan
以後你們的角色,就會變成老師的角色,你們就是要學習 要成長,回去能夠成為你們周邊的,同學 朋友的一個小老師,文化的一個小老師)
在這5天4夜的活動中,孩子們各個收穫良多,就連活動志工也不例外。
(志工 Dresedres(雷淑靜) 排灣族
manidong a tao Dresedres(雷淑靜) Paiwan
我很羨慕他們,因為過去的我們的童年,只知道出去玩,不會想去問長輩來學習,我們自己玩自己的,看到現代的青少年很幸福,未來他們會不簡單,因為什麼都好奇也什麼都問,變成我們也會有進步)
(學員 Cemedas 排灣族
macinanao a tao Cemedas Paiwan
在這邊學到滿多的,就看到一些東西,我們小時候有看過了,但是也不知道那個用途,也不知道他們的母語,只是知道這個東西,也不知道它的,來到這邊的時候才重新知道)
(學員 Giljegiljav 排灣族
macinanao a tao Giljegiljav Paiwan
很有趣的就是說,我會想要回來這裡,其實是因為我的同學,他們會問我說,你的母語名字叫什麼,你住在哪裡,你的文化有什麼特色這一些,很特別是因為,我從我同學身上,想要再重新認識自己)
(學員 Sauljaljum 排灣族
macinanao a tao Sauljaljum Paiwan
從現在開始,就一點一點的去瞭解,不管是,不管是傳統信仰,傳統領域,就是各類的就去瞭解一點,然後認識自己的家族,因為就是實在是知道太少,會覺得自己好像有這個,空有這個身分,而沒有它實際的價值)
(學員 Kalalingan 排灣族
macinanao a tao Kalalingan Paiwan
以後我也是要當祭司的人,所以我要多多跟他(祭司)學習,學習我們的出埃及記母語版的,就是要好好學習,因為我們的母語,真的講的很不順)
面對不斷消失的文化記憶,藉由語言口述,語言文化老師們,用說故事方式積極傳授下一代。
(口述故事講師 Qidis(邱霄鳳) 排灣族
mangananao so cirecireng a sinsi Qidis(邱霄鳳) Paiwan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排灣族的故事,通常如果故事的架構,是虛擬,人物一定是真實,如果人物是虛擬,事件就會是真實)
(口述故事講師 Qidis(邱霄鳳) 排灣族
mangananao so cirecireng a sinsi Qidis(邱霄鳳) Paiwan
過去的小孩子每到晚上,當一家人一起圍爐的時候,這時候都會由老人家來說故事,也藉著這個機會教導小孩如何成為人,我們年輕人可以從這裡瞭解,從老一輩的口述,我們才有力量去思考,從故事中我們心思可以被塑造,我們更能夠參與部落的事物,更可以在大眾面前表達想法)
(排灣族語推組織理事長 拉夫琅斯 排灣族
panirsirngen do asa ka ciponan 拉夫琅斯 Paiwan
希望你們記住,把你們帶去舊部落的文化知識,有一天你們能帶回部落,復振文化和發展語言,這也是我們主辦單位的用意,出社會你們要努力才能跟得上別人,提升學歷讓自己更有能力跟智慧,也才能夠明白如何為族群為部落爭取權益,甚至土地的權益,我們更期待你們能扛起傳承的重擔,希望青年和少年們,能牢牢記住我們教給你們的語言文化)
長輩們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能打造一個,教授傳統排灣族群文化的學校,真實環繞原本生活而行,代代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