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山區因天災與人為開發,造成森林面積銳減、破壞水源涵養功能,連帶引發山崩等複合型災害。因此現在有民間團體提出造林復育推廣計畫,希望能以南投仁愛鄉與信義鄉為示範點,結合耆老智慧,把失去的山林,種回來。
南投仁愛鄉與信義鄉是台灣珍貴的霧林帶,擁有豐富的山林多樣性,然而近年來,因天災與人為開發,造成森林銳減,連帶引發山崩等複合型災害,甚至夾帶泥沙流入水庫,使得水庫淤積嚴重。因此有民間團體提出造林復育推廣計畫,希望以南投仁愛鄉與信義鄉為示範點,結合耆老智慧,把失去的山林種回來。
(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 楊文德:
lrisecang simalaya sihwi
那我們希望說第一階段2鄉各20公頃的面積,3到5年內做一個示範點,也成為世界的典範,也成為台灣保護珍貴自然資源的開始。)
(國際企業社會責任學會理事長 傅旭昇:
lrisecang kayguku lawpang sikining
其實種樹已經有大概10幾年,可是為什麼效益沒辦法很發揮出來,因為都是單點單點的種樹,對於能不能銜接到碳權,土地取得也有困難。)
過去民間種樹資源有限,成效多半"見樹不見林",因此這次民間團體轉向把焦點,放在制定智慧森林、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的國際標準,讓種樹減碳目標,不再只是口號,而有實質規範。
(原民會經發處長 宋麗茹 Paiwan:
cucxang atupayswane
那我覺得整個計畫,如果它有機會可以以建議這樣的示範點,由區域從仁愛鄉到信義鄉,跨區域的方式朝地方創生,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原民會觀察,計畫精神除了跟禁伐補償政策不謀而合,不僅能達到國土保安,更可提供地方工作機會,同時也建議,未來可結合地方創生,帶動綠色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