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遭逢56年來最大乾旱,一起關心水問題的不同面向,都市普遍都有的汙水處理廠,在非都市地區就相當稀少,除了永久屋頻頻出現汙水系統問題,近年來每逢假日,大量遊客前往原鄉遊玩,隨著旅遊人數日益增加,水汙染也跟著來,原鄉許多產業的汙水處理,同樣引起立委關注。
(禮納里部落好茶居民 Lailai Rukai
cou ta hosa
很髒,味道就是像廁所一樣,受不了。)
惡臭汙水臭到永久屋居民都說受不了,汙水處理是民生基礎建設,攸關健康和環境衛生,但都市和非都市地區的汙水處理差很大,看看全國的汙水接管普及率,新北市和台北市都在84%以上,但非都市地區的屏東縣15.42%,台東縣甚至只有3.4%[,原鄉許多汙水就是直接往山下排,但面對近幾年觀光人潮大量湧入山上,有經營民宿的,也有溫泉產業等,設施已不敷使用,立委質疑,難道只仰賴環境自淨汙水的能力,這樣就夠了嗎?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 Rukai
lii'oe
哪裡最嚴重呢?就是莫拉克風災之後,建置的永久屋,那個汙水會逆流,甚至在家裡還可以淹到腳踝,他的排水管毀損的時候,那些排泄物就會順著水這樣子流出來,司馬庫斯也有汙水處理的陳情。)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非都市土地範圍內地區的確容易面臨汙水系統維護管理等問題,認同汙水處理系統應該要有因地制宜作法。
(營建署長 吳欣修:
suu'can
台灣有很多非都市地區,其實都有類似這樣的經驗,因為它不是在汙水系統,汙水下水道系統規劃的範圍內的時候,它通常都會以自己的一個處理系統來進行,那也有維護管理的問題,可能跟地方政府這裡,在做維護管理上沒有達到一致的作業,導致說它的處理量不足,或是處理量過高,那這個部分的確是應該再重新檢討。)
(內政部長 徐國勇
puu'can
原鄉裡面的確是因為有地質、經費,還有同樣投入一樣多的經費,能夠改善更多人的這個整個的所謂的整個效益,我們再跟原民會一起來商量怎麼樣適合,適合我們原鄉可以處理的,至少簡易的可以不要把汙染水源頭。)
像是在新竹司馬庫斯部落,原先在103年建置完成的汙水處理設施,每天的汙水處理量早已超過原先設計,不敷使用,設備也早在3年前就無法運轉,因此立委要求,內政部要和環保署一同盤點原鄉汙水問題,朝現地處理方式,不一定要設置大型工程設施,來規劃建置汙水處理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