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一顆顆已經成熟的梅子,南投信義鄉的青梅目前正值採收期,不過梅農卻開心不起來,因為以往正常生長的梅子,都可以達到50元硬幣的大小,但今年的梅子卻縮小到只有5元硬幣大,大小出現極大落差,梅農大嘆採收根本不划算,今年損失相當大。
(梅農 林榮裕:
果粒小,工資又貴,大顆的價錢好,沒有大顆的可以採,小顆的工資貴,小顆的數量太多又沒人要,這就是讓它自然落果,要不然也沒辦法採收。)
梅農表示今年缺水,所以梅子結果比往年多,不過果實普遍都偏小,不少人今年打算放棄採收,但相關條件又不符合"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標準,同樣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希望中央和地方地府能趕快協助梅農解決。
(聲音來源 南投縣農業處長 陳瑞慶:
因為他土地都是在台大實驗林的土地,就是林業用地,但是因為果樹的部分,它沒有列在這個救助的範圍內,所以這個部分還必須,要在法規面要有辦法鬆綁才比較有可能協助得到。)
南投縣農業處表示,信義鄉有很大一部份的梅園是承租林業用地,但依目前"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的規定,只有在農牧用地上的農作物才能申請補助,不過相關的農損還是會進行統計,後續會再與農委會討論如何來爭取補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