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的彩筆之下,台灣雲豹宛若山林的守護神,有時徘徊在魯凱族人歸鄉必經的紅櫸木旁;有時昂然挺立在北大武的山巔之上;有時甚至幻化成雲彩,眺望著原鄉。
(雄獅美術發行人 李賢文:
他們舊好茶有一棵他們認為,是他們的神樹就是一棵很大的紅櫸木,然後它下面就是廣闊的這個南隘寮溪,所以我就用這個三連作的方式,把這一張畫出來,那我甚至把周邊畫到奧崴尼,這位魯凱史官跟他兒子好像在講這些,他們舊好茶的部落的故事,那麼我甚至也想像這是一隻雲豹,從遠地這樣踽踽而來,走過來,孤獨地再走出去。)
長期關注台灣自然環境變遷的李賢文,熱衷以水墨寫生台灣山水,2017年起跟隨魯凱族族人奧崴尼,踏上尋覓舊好茶之路,他住在舊好茶石板屋中,看到力大古的立柱木雕刻上有雲豹的圖案,再聽到魯凱族流傳的雲豹故事,興起想要畫雲豹的想法,蒐集有關雲豹的資料,並到動物園實境取材,也請益野生動物專家學者,創作一系列台灣雲豹彩墨作品。
(雄獅美術發行人 李賢文:
第一張是綠色的就是一種象徵這個就是大鬼湖小鬼湖那個地方,那雲豹就在上面,那這三張一路下來就第一張給它題目,叫做我曾在這裡,第二張因為雲豹已經絕跡了,就是牠離開我離開這裡在雲端裡頭,那第三張我還是畫說我還在這裡,那我的畫法是把雲豹的皮,假設牠這個皮就好像是,原野的草原裡頭覆蓋在這個原野裡頭。)
作品"台灣雲豹三部曲",以一組三張的形式,創作九張方形的作品,呈現雲豹"在、不在、還在"的深遠意境,讓已經絕跡的台灣雲豹,以各種靈活姿態在畫作裡重現,也讓魯凱族人重新省思雲豹復育議題。
(魯凱民族議會主席 包基成 魯凱族:
它(雲豹)並沒有神秘的消失,它永遠活在我們魯凱族人的心版上,我深信如果雲豹復育,我們魯凱族所謂的精神文明,跟文化層面高階的願景會達成。)
畫中呈現雲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現實與虛擬交織的圖像,表達對生態環境、人文的關懷與生命的省思,"台灣雲豹回來了"於屏東美術館共展出25件作品,展期至7月25日,屏縣府文化處歡迎民眾前往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