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2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uliu(郭亞文) 宜蘭羅東/桃園復興

防疫資訊網路化 長者接收落差大

每天下午2點坐在電腦、手機前,鎖定疫情的最新進度,大量防疫政策及資訊,隨即用網路社群媒體傳播出去。

進出公眾場所,掃個QR碼立即通關,這些都已成為你我的防疫日常,但對年長者而言,恐怕沒這麼容易。

日前就發生長者因不諳實名制流程,遭一旁顧客大罵,甚至有理髮業者在店內見到,年長者因不熟實名制感到緊張,連帶腸胃不適不斷往廁所跑。這類事件頻傳,也讓資訊取得的落差問題浮出檯面。

(羅東文健站照服員 Yaway(呂永茵)  Atayal
lea ʉ t' ʉ c ʉ 
我們都會區的長者,大部分手機都是拿智慧型,可是在操作上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些問題,因為他們可能只會接(電話),只會聽然後傳一些早安圖,那像是掃QR Code,或是要接收到疾管署的訊息,對他們來講可能稍稍有一些困難。)

即便有了智慧型手機,長者在理解資訊上,也可能面臨到有看沒有懂的困境。更別說一些長者,唯一的資訊來源只有電視。

(基國派文健站照服員 蘇佩玲  Atayal
lea ʉ t' ʉ c ʉ 
所以有什麼特別的新聞我都會跟他們講,因為他們獲得這些資訊,都是從電視獲取嘛,那如果說他沒有很關心新聞的話,我在電話問安的時候我都會講。)

只要一出門,長者就得面對病毒及各防疫制度的考驗,也讓許多長者選擇待在家中。而文健站的照服員們,只能透過有限的電話問安,將疫情消息帶給長者們。因此他們呼籲,家中親人也要時時刻刻將訊息傳遞給長者,才能將防疫觀念落實在每個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