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記者
綜合報導

原漢通婚第二代 排灣磊勒丹創作更多元

排灣族青年藝術家磊勒丹,傳承達瓦蘭部落巴瓦瓦隆家族在部落裡的分工,做為malang美的釋放者,創作形式多元。父親是著名的藝術家Eempseusa 撒古流,漢族klmuka的母親同時啟發他用不同的觀點來思考,文化養分多元讓他走出一個新的方向。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Eempseusa alang Tawalan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iwan

過去傳統,只要做父母的有什麼表現,生的小孩會把他的表現,命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來紀念他那一雙手,我是做陶壺的人,我是把以前祖先這種斷了技術的陶壺,再重新研究出來,再重新製造出來,所以紀念這件事,我就在我兒子身上,命名磊勒丹這個名字,所以他自己也很清楚 ,他這個名字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那也是一個點醒他說,磊勒丹在排灣族的用途上,它是拿來祭祀用的,是祖先下來凡間的時候居住的空間,所以我們稱它叫做祖靈的居所,磊勒丹如果你是一個讓祖靈可以安歇,可以棲息的一個靈魂那麼,就讓祖先來讓祂們安歇,在你的心靈裡面跟祂們一起相處。)

(泛黃的田調手冊,繪畫到立體雕刻,去年獲國家文藝獎的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與父親許坤仲、 弟弟伊誕、兒子磊勒丹在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舉辦首次的家族聯展,讓大家看到排灣族pulima工藝世家多元的藝術創作,創作能量豐沛,形式多元的撒古流,近年也開始跨入新世代的動畫領域。)

屏東三地門鄉 通往大社公路旁 這家排灣裝風格強烈的店,曾經是撒古流的工作室,現在則是妻子秋月所經營的藝文餐飲店,長子磊勒丹Reretan Pavavaljung,和未來的妻子 隱身在他們的工作室裡,琢磨著生活中美好的力量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磊勒丹.巴瓦瓦隆  Paiwan

我們對於這種事情,現在所謂講的藝術跟工藝這種事情,它是一個很生活的一個態度,簡單來講,我想要讓我的刀子,很漂亮我就把它弄得很漂亮,我想要我的衣服很漂亮,我就把它弄得漂亮一點,它只是這種概念存在,所以衍生到現代的現代原住民的藝術家,工藝師也是這樣子,我們並沒有特別一定想說,我要從事藝術創作,這種職業的概念,    而是我想要讓我的生活充滿了美,這種概念而存在的,所以在我創作的脈絡裡面,先有這個前提,我可能畫,畫畫久了覺得,怎麼畫看都覺得它不好看,我弄個立體的好了,那立體要弄什麼,我可能做個金屬,或者做個木雕它就變成立體,立體的比較美那就立體的好了這樣子,所以它就變成是一種,我只純粹只是想讓它更美麗,而去做這件事情,它是什麼樣的型態,金工也好,繪畫也好,數位的、唱歌的跳舞的,我都覺得它只是一種工具,它是一種方法而已,最重要的,還是你想要表達那個美的力量。)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Eempseusa alang Tawalan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從平面繪畫、立體雕塑、雕刻到鋼雕,甚至我還最近接觸了一些動畫,或許動畫是算下一個世紀的呈現模式。)

撒古流 Sakuliu是排灣族語箭頭的意思,50多年來他引領著巴瓦瓦隆Pavavaljung家族,在部落分工裡做為malang美的釋放者而努力著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Eempseusa alang Tawalan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我小時候常聽我祖父對爸爸說,我們這個家族是屬於美的釋放者的家族,所以要把這樣的一個文化傳遞下去,他也夢到說,我祖父托夢給他,那時候我祖父已經離開人世間,孩子啊,我有一個工具,我放在一個枯倒木的下方,你幫我去拿,是我的雕刻工具這樣子,後來他把這個夢又轉述給我們,之所以你們今天會把過去祖先的榮耀,再披在身上,是因為祖父有這樣的一個託付,他的環境,從小耳濡目染在我們身邊,看著他祖父,看著他叔叔,也看著我在做雕刻,印象中我們也從來不會教他雕刻,我們也不會教他畫畫,但是,畫筆跟雕刻刀,一直都在他周圍,他哪一天想到要雕刻的時候,再來雕嘛,所以自己找雕刻刀雕刻,跟我們叫他去雕刻,那個意義是不一樣的。)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磊勒丹.巴瓦瓦隆    Paywan
它其實是我的高中的一個畢業作品,我是把它分成三幅畫,然後取名叫自畫像,為什麼要叫自畫像呢,因為我畫的它其實並不是一個 我的外表的一個形象,而是剖析我這個內心我的人,組成我這個人的成分是什麼,占最大那一幅,它有一顆陶壺在中間,然後它就是象徵著我的母體的文化,我們排灣族這樣子,然後第二張就是一個鍋子,它是象徵著現代的城市文明, 然後就後一幅就小的,在我的人體的比例裡面,占最小的是一根樹枝,然後那個樹枝它其實是象徵著這個大自然,這樣分析出來的時候,其實就很明確,很清楚的知道說,我有的優勢是什麼,然後我會用的東西,可以用的東西是哪些這樣子。)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Eempseusa alang Tawalan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陸續這幾年他,慢慢他的年齡,從Pulima的身分開始,轉移到Puqulu身份分,Pulima指的是從手很會做事,Puqulu是很會思考,希望讓Malan家族的這道精神,不是只是在滿足,人在視覺上的那種,想要看美的那種慾望,也要滿足人在知識上,在靈魂上那種比較是深奧的,這種美學概念,可以從他的言論裡呈現出來,這是我很大的希望。)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磊勒丹.巴瓦瓦隆    Paywan
是這樣嗎那一幅畫,它也是好幾年前畫的,那時候就是在從事這些工作的時候,會開始跟很多藝術家,做交流大家都對自己會有疑問說,真的是這樣做的嗎,因為祖先都已經去世很多年了,我們唯一知道的老人家現在留著的都是經歷過日本時代,已經經歷過外來的文化去改變的,真正純粹的原住民文化是什麼?然後所以大家就會疑問,去畫自己的紋路的時候就會想說,以前是這樣畫嗎?真的是這樣做嗎?)

(達瓦蘭部落 磊勒丹母親
李秋月
Tmpusu alang Tawalan bubu 磊勒丹
李秋月

小時候我發覺他的觀察力,就比一般小孩敏銳,有一次我就載著他,差不多已經4、5歲左右,他說媽媽你可不可以停下來,我說怎麼樣他說,他從來沒有看過垃圾車的後面,那我就停下來,不到1分鐘,他就說好了,回家他就畫,就寫實的,把他看到的東西畫出來。)

2009年八八風災後,大社達瓦蘭部落遷村到瑪家農場,這一天磊勒丹帶我們重回他成長時期的搖籃

(這是我們學校、國小 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在這裡讀書,我以前小時候在這裡洗澡,然後都有小朋友會爬上來這邊,故意偷看我們洗澡,因為現在看房子都小小的,以前都覺得好大,這樣子看下去多漂亮,然後你想想看,早期那個年代都是石版屋,多美啊,很可惜啊,如果它都有保留下來的話,這個村莊應該會很有吸引力。)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磊勒丹.巴瓦瓦隆    Paywan
我這樣小時候就是會跟不同別的小孩這樣子,有一點語言不通,我的第一語言是排灣話,然後就會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然後就沒辦法玩成一片這樣子,然後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很多的疑惑說,這樣是對的嗎?OK的嗎?到了我要開始上學的時候,這衝突就更明顯了,這主要是來自於我父親跟我母親我媽,因為她是漢人家庭長大的,她就覺得說,要讓小孩子有一個 會學到要怎麼跟群體生活,然候要去學習要怎麼樣去接觸這個世界,我父親是比較傳統的排灣人的教育方法,他就覺得說, 你要去學的是你要怎樣去活下去, 你的生活的技能,你要學會起火,要學會砍柴,要學會做這些事情,要學會講我們的排灣話,跟用我們的觀點去看事情,我覺得這兩種觀點它都是對的,只是要怎樣把它融合起來而已,我算是很幸運,我有這種背景,就是我母親,跟我父親的不同的觀點,
在我身上,因為我現在在做的事情,也剛好就是在做類似的事情,要怎樣讓不同的文化去互相暸解,去融合或者去創造新的東西,其實我就可以在我自己身上,就先實驗這些事情,我等於說我整個人就是一個小型的縮小型的社會。)

(以前這學校好大,現在都看起來超迷你的,很可愛 ,前我們班上才七個人而已,全校好像2、30個吧,全校加一加,因為人數都很少,山上的小學,我以前一年級都在這裡上課,很多回憶在這邊。)

(達瓦蘭部落 磊勒丹母親
李秋月
Tmpusu alang Tawalan bubu 磊勒丹
李秋月

我自己認為,台灣很小,你自己如果說在台灣這樣一個社會裡面生存,我是比較務實,你覺得你要務實,你將來要進到這個大社會,你不是獨居的,我是覺得說 ,基本的文憑是要的,基本的學歷是要,撒古流他是認為不必,因為以他自己而言,他以前也沒有什麼,就是只是在這邊的學校高職畢業,他就沒有再繼續升學了,所以他就說他都可以這樣子,孩子你也不見得一定要去,走這個升學管道,所以你不念書都可以,我是認為說,知識很重要,但是同伴也很重要,因為現在孩子都生得少,同學就等於是你的,另外一個兄弟姊妹,所以我是覺得他應該進入大社群裡面學的是跟人之間的互動。)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Eempseusa alang Tawalan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我還是保有那種身體力行的那種,傳統的教育模式,口傳跟身體力行,我根本不必叫他多念書,我每天都在這裡低頭在念書,我也不用告訴他說,文化有多重要,他就在文化裡,我也不用說,這個文化一定要傳承,因為這個都跟我們的生活,已經是密不可分就在我們的生活裡,所以我們並沒有像別人所說的那種藝術家,我們是屬於生活家,生活美學家,我們的所有的藝術形式,包括我們的思維都已經融會在我們一般的生活裡面。)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磊勒丹.巴瓦瓦隆    Paywan

我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他們去田裡工作的時候,我放學回去就要先去燒柴洗熱水澡,才有熱水可以洗這樣子,那時候就不太會生火,起完火的時候,爺爺奶奶回來的時候都會檢查,他們那時候,就只差沒有拿那個尺去量說,這個火焰可以喔,那個標準合格這樣子, 那個是童年的印象,在我創造過程中裡面會稍微做一點系統性的一個規劃,我會先去看,先去聽,然後把這個東西記錄下來,在腦海中經過反思之後,我會去把它創造出來,變成一個新的東西,但是這新的東西 ,它也不是無中生有,它是一個有脈絡的,是從我所看到的東西,然後反思過後的東西去創造出來的,其實我自己在目前的階段,我是認為說,我們原住民,我們跟這些跟土地跟大自然比較,關係密切的民族,就是有一個很神聖的使命,就是要怎麼樣,讓人類更好這件事情,尤其我們現代的人,現代文明人都市人,已經失去了很多很多, 原始民族身上常有的東西,他們已經失去了,我要怎樣把這些東西帶給他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使命,我父親的那個年代,他們是很拚命的年代,他們要跟很多東西去抗衡,相較之下我這個年代是比較平和,比較安靜的年代,然後我就會想說,我要怎樣去讓他們那個年代,跟我們這個年代 去做一個結合,用我的方法去說出來這樣子,所以我才會去做很多的創作比較是有趣的可愛的創作,讓它比較,有一點溫柔的力量這種感覺,請問獵場怎麼走,它是在講一個獵人,在山上走來走去的時候,他找不到他的獵場在哪裡,他就迷路,它就拿地圖出來看,給一個穿西裝打領帶城市的人,問他說,你知道我的獵場在哪裡,它是有一點諷刺,有一點幽默說,我們現代的很多的 住山上的居民,其實也都不太清楚,我們跟土地的關係是什麼?反而還要請教外面的專業,請教那些專業說,我們這個地是安全的嗎?那條路可以走嗎這樣,它有一點諷刺。)

(達瓦蘭部落 磊勒丹母親
李秋月
Tmpusu alang Tawalan bubu 磊勒丹
李秋月

他最近在學金工,就因為他覺得說,他想要做的東西,沒有人可以幫他做出來,他先自己去學這個區塊,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我影響他的部分,我在想我想應該是我影響他的,我就說你看,你老爸是完全的藝術家,然後我們的生活就是有一頓沒一頓,所以要有一個生活基礎很重要,如果你要選擇結婚,你要先把家庭交代好,所以他後來會選擇先弄一個公司,以文創類的東西,然後可以複製生產,跟著他現在的我們,希望是未來的另外一半,他們共同創業,他希望把這個系統弄出來以後, 他就可以專心去做他的創作,我想這個部分應該是 我一直唸他吧。)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磊勒丹.巴瓦瓦隆    Paywn
它變成比較像是一種實踐自我的過程,它比較不像是創業,或者是想要弄這個填飽肚子,我覺得這個有點難填飽肚子,因為現在的社會情況下,大家是,這東西的經濟價值比較低一點,在台灣的社會裡面,可是它對自己的價值,是非常非常高的,我是覺得說不管,能不能以這個為業,
我覺得它都要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可以去打工,你可以去上班,去做其他的事,但是,你想要讓你的辦公桌,很漂亮那你就畫一張漂亮的畫去掛在那邊,擺一個很漂亮的盆栽,那個其實就是在從事,藝術創作的一部分,因為你想要釋放這個美的力量在那裡。)

(我以前小時候,我vuvu都會提醒我,他就說你手不能伸進去,手伸進去會生病,然後後來長大我才知道說,原來那個是祖靈住的房子,那個陶甕。)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Eempseusa alang Tawalan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當然在這個當下,自己的能量可能要補足,也就是說,他對母體文化的理解要夠澈底,他要知道這個文化在當今的社會有什麼價值,他應該怎麼把這個文化 分享給人家。)

(達瓦蘭部落 磊勒丹母親
李秋月
Tmpusu alang Tawalan bubu 磊勒丹
李秋月
其實在開始營業的過程當中,
整個硬體跟所有的設計,
當然都是爸爸來主導,可是兒子回來以後他就說,媽媽為什麼我們全部都是暗的東西,沒有一點亮色,不活潑,然後那時候他當兵嘛,每個月放一個禮拜的假,不曉得要做什麼,我就說好啊,不然你來負責樓下,他剛畫完那張畫的時候,其實老人家,就是磊勒丹的爺爺奶奶,奶奶就非常的,因為很保守,怎麼畫那樣子沒有穿衣服,非常的不好,然後可是呢,我就解釋給老人家聽說,他爸爸就是磊勒丹的爸爸, 就是他的兒子,撒古流說 排灣族人以前雕刻 很多是裸體的,那是因為他曾經問了老人家為什麼這樣雕,他說,人最美的時候,就是沒有穿衣服的時候,所以我就把這個跟老人家去解釋,這是最美的時候,他畫那個圖,他的意思就是說,你不覺得在這邊很悶嗎, 有那個圖就非常YA,很多年輕人會照相,因為很可愛,所以他的想法是比較活潑的。)

快到三十而立的磊勒丹,撒古流對他的期待,是所有排灣族父輩最深的盼望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Eempseusa alang Tawalan
撒古流.巴瓦瓦隆    Paywan

我對他未來的期待就是 怎樣透過他現在所學的 去為原住民做一點事 比方現在的原住民 已經不太使用口傳 身體力行這種 傳承文化的模式 大家都到學校念書 也用文字在輸入他的知識 這種口傳民族 當然現階段可能會停擺 甚至可能會沒落 甚至會消失我算是一個末代的從事 身體力行跟口傳的人 如果我們這種有經驗 對自己傳統熟悉的人凋零 下一代的孩子們 可能對傳統完全 完全斷絕了 因為沒有人在跟他們說文化了 他們習慣用文字閱讀 所以對他的期待就是 用他這一輩去書寫自己的民族 他從我身上從他爸爸 從他祖父身上 曾祖父身上所吸收的這些知識 把它轉型到文字 把它轉型到繪畫 用自己的生命去書寫自己的民族。)

(我覺得人比這個空間還重要,因為人都走了,這邊就少了很多的味道,因為所有空間都是人創造的,這個村莊不是無中生,有就生出來的,是人去圍繞著它,所以 不管怎麼說,文化始終圍繞的就是人,但是在原住民這邊比較特別的是,除了圍繞的人以外就是大自然,我在現在的部落禮那里那邊,已經沒有在這個地方的這種感覺,就是沒有童年那種味道,就是沒有那些房子,那些人的這種感覺,你回來這邊 ,你又覺得是少了一些東西,所以就會變成是一種 都已經失去的狀態,然後在這裡面 ,就會很想要去創造出什麼 來去彌補這個東西,可能是因為我自己的身分,比較特別特殊吧,因為我其實比較多想法, 會是想在外面而不是在這邊,既然這邊過去了那就,也不會想要說一定要把它 復興起來什麼的,復興起來也很好啊,大家也許很棒,可是回來的人,那個心都已經不一樣了,也不會有當初的那種感覺,所以我才說 要怎樣再去創造一個新的東西,我目前的狀態是比較想要把這些東西,先在外面去發展,我自己吸取到的養分先拿去外面用這樣子,也許會有不同的想法,很多想法都這樣,就隨著年紀會一直變來變去,也許多年後會突然好想念這裡,回來這裡在找這樣子,像我父親我家族都很希望是這種想法,他們就很希望是回來,部落裡很多人也都這樣,就是可以回到老部落裡面, 就是再重新的復甦,或者是找回過去的這種感覺,我覺得這都很棒。)

部落的石板屋像是回不去的傳統,美麗而滄桑,而與子偕行,是他當下所能夠緊握的未來

(達瓦蘭部落 藝術家
磊勒丹.巴瓦瓦隆    Paiwan
我通常對未來不會有太多的想法,我就是專心做現在的事,未來就會變成你想不到的未來,因為有時候規劃太遠反而會綁手綁腳,當然我會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我想要釋放美的力量,然後讓所有人更好這樣子,在這個前提下去做的事情,我覺得都不會偏離到哪裡,去我要是每天去種花,那就遲早會變成一片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