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記者
Siku (林瑋茜) / tjivuluwan (孫政賢) / uliu (郭亞文) 南投仁愛/花蓮秀林/立法院

登山客捕捉美景 高山協作員專業能力幫圓夢

因為疫情三級警戒全台山域暫時封閉,應該不少觀眾朋友看見不少親朋好友分享,他們於警戒前走入山林所拍下的美照。不過要能拍到台灣高山美景,可能多少要歸功於許多未曾出現在鏡頭前面的人,也就是"高山協作員"。他們的任務,是要為許多登山客帶路、並背負行李重物。而國家開放山林政策,湧入更多人入山的情況下,是否為高山協作員帶來哪些變化?原視新聞團隊2020年深入海拔近3千公尺高山,帶您一窺究竟。

(高山協作員 小書 布農族:
Cisdadangaz mamama' tu bunun 小書 Bunun 
通常都是從7月開始,到11月就開始慢慢變少了,對可是今年(2020)從5 6月開始,又到那個11月,到現在都好像都還沒有變少,客人都接得很多,所以出團率就相對會比較高)

今年(2020)疫情影響之下,帶動國內一波爬山健行風潮,登山客要一睹台灣高山美景,高山協作員就運用自身專業能力,幫忙圓夢。

(知名山友 雪羊:
Mapapatas ahil tu bunun 雪羊
台灣目前其實山區服務,最搶手的資源就是協作,因為人數真的不是很多,像我舉個例好了,中秋雙十(連假)那個時候是,全台灣的協作都被找光了,然後那個中央尖山的山難,找不到協作可以幫忙,最後找到就是已經退休的協作,回來幫忙的,就是已經缺人手缺到這個地步)

一般來說,高山協作員分為個體戶或是跟著公司的,大多是論件計酬,有些負責山屋或一定據點的食材補給、建材背負、供餐與睡袋,也有多天縱走的背負公糧、紮營搭帳、嚮導解說和備餐,工作型態具有多樣性與彈性。

(高山協作員 Iban Yumin 泰雅族:
Cisdadangaz mamama' tu bunun Iban Yumin Atayal 
沒有說一定要比他(客人)早(到),或是比他晚,那就是要在,那個天黑之前,差不多4點多5點就要到營地,你到營地之後,你要去取水,要煮飯菜,原則上應該是要在6點,就要給客人吃(晚)飯,早上如果說客人要5點走,那我們4點要給他吃飯,所以(凌晨)3點(協作)就要起來煮飯)

這項工作除了要有體力與耐力負重能力,有些還需要有一手好廚藝。

(高山協作員 伊拉克 泰雅族:
Cisdadangaz mamama' tu bunun 伊拉克 Atayal 
有一次我跟我們另外一個協作,走南二段,走到嘉明湖,忘了一個保麗龍的東西,食材(該不會那個裡面都裝的是肉吧)有有 就少很多,因為南二段是沿路都是山屋嘛,都是有多的食材就會留在山屋,我們就是靠那些,補一補給客人吃,臨場就自己會去(發揮),我們自己的那個會去處理)

不過就算登山風潮興起,絕大多數登山客的視野,卻和這片土地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沒有多一點連結,有協作員提出希望能由在地部落專營化高山協作產業。

(高山協作員 Laling Yumin 泰雅族:
Cisdadangaz mamama' tu bunun Laling Yumin Atayal 
傳統領域裡面,你們來這邊爬山,工作機會你並沒有說,在地的人去優先去接觸,優先去做這個工作,其實這個時候都會,每一個族群每一個部落,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疙瘩在,那我們希望在泰雅族地區就是,泰雅族的協作來做,布農族就是布農族的協作來做,台灣的登山文化,我覺得沒有人真的在意知道說,這座山到底承載過什麼樣的歷史,大部分的登山就是,要去登百岳嘛,然後我撿了幾座百岳,真正屬於台灣山林的,生態保育模式,是每一個原住民族的,對山林的文化,那個才是真正,屬於台灣的生態保育模式,這是我一直相信的一件事情)

透過地名指標的詮釋和歷史闡述,認識在原住民族人眼中山林一草一木的生活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