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竹區居民 Tumiw(陳金成) 卑南族:
那時候小時候也是有(想家),剛出來的時候當然嘛,剛離開家庭當然就會(哭) 。)
回想剛來北部生活的情形,來自台東初鹿部落Tumiw大哥,國小畢業就來到北部工廠工作,過去做過聖誕燈泡、蚊香等工廠,轉換工作後定居桃園。
(蘆竹區居民Tumiw( 陳金成) 卑南族:
就做習慣了,就待到現在,快要30年囉。)
幾十年的光陰,從一個10幾歲北漂打拚的男孩,到現在已是兩個孫子的阿公,這個家仍持續在桃園扎根。
從Tumiw大哥家中走出來沒多久,小小的檳榔攤內,是蘆竹區原住民族協進會主席張美英所經營。她在高中年齡階段,就從屏東牡丹到中壢工作,和先生結婚後有了三個小孩,從此就在桃園定居。
(蘆竹區原住民族協進會主席 張美英 排灣族:
剛開始(故鄉跟桃園)可能會有所區別,那後續因為我們自己也已經習慣了,差距也只是說家鄉就是有老人家在,或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就是溫暖那個部分,那在這裡已經各個方面,不管朋友親能可能,陸陸續續也都在這周圍,所以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族人們在桃園工作打拚,待著待著有了第二、第三代子孫後,這樣的人口數仍持續成長。
(記者 Aras Sawawan 卑南族:
桃園市的原住民族人口數,今年躍升到全台第二,其中像記者所在的蘆竹區,就有4,000多名的族人居住,但其實這還不是最高的,像是八德區以及桃園區,都各有8,000多名族人,在中壢區的族人更將近10,000名。)
(桃園市原民局長 Temu Nokan (林日龍) 泰雅族:
我們的(原民)人口結構部分,都會區占了差不多89%,原鄉(復興區)差不多8,900人,大約是11%,(都原)人口都是從花東南部一帶,這樣過來的。)
族人們過去在這裡揮灑汗水,如今孩子們也在這片土地成長,對他們而言,桃園不再只是工作的地方,而是家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