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日才剛過,但是對於族群身分的認同,仍然是一條漫漫長路。接著我們透過青年的視角,一起感受身為當代原住民青年,在追尋自我認同上的困境。
原住民都很會唱歌、原住民沒有單眼皮,甚至再到你不會族語,那你不是原住民,這類日常對話,或許你我時有所聞,甚至曾經不經意脫口而出,但卻深深烙印在他們心中。
(輔大努瑪社員 Wacih Cikaw (周俊) 太魯閣族:
cau ita kinaqepuan na 輔大努瑪 Wacih Cikaw(周俊) Truku
高中那段時間,其實我自己,是沒有很想要當原住民因著大環境的認知,把對原住民的想像,套用在單一框架中,或定格在過時的教科書裡,只要不符合這些社會期待,就會成為當代原住民身上,難以承受的沉重枷鎖。
(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研究所研究生 吳俊霖 西拉雅族:
kiljengljeng i Tainan daigak ta kakudakudan 吳俊霖 西拉雅族
最重要的永遠都不是,別人怎麼去定義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子,不需要再加這些外加的條件,而是我們自己認同,我們自己就是一個原住民)
然而這條自我身分及族群認同的漫漫長路,對許多當代原住民青年來說,並非一帆風順,除了要面對大社會的刻板印象,又得回頭奮力抓住,斷根的語言文化。
(南澳高中畢業生 Buya Watan(陳宇) 泰雅族:
nana kitulutulu i 南澳 a kitjapupalji Buya Watan(陳宇) Atayal
我們是被迫學習新的文化,新的語言新的知識,不得已我們也只得默默放棄,我們自己的文化,現在當然就會比較好一點,我相信有些人他可能想要學習,但是他心有餘而力不足)
儘管探尋自我的路上,不時心有餘而力不足,但對於每一位當代原住民青年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的必經道路,而這樣的人生養分,將可能帶領每位青年,一步步成為自己心中的原住民,也盼社會能夠接納這樣的多元。
